書窩分類

2014年6月25日 星期三

【閱讀書摘】改變人生的閱讀

改變人生的閱讀

行動者喬大文化基金會董事長郭國榮
二○一一年十二月十一日,上午九點。
時值星期日,加上寒流來襲,多數人只想躲在棉被裡睡大頭覺,關渡北台灣科技大學的演講廳,卻湧進了近一千五百多人。
他們都是來聽前亞都麗緻飯店總裁嚴長壽的演講,講題就是他剛出版的新書「教育應該不一樣」。
聽眾們都是滿載而歸,他們不只聽到嚴總裁的精闢觀點,主辦這次活動的喬大文化基金會,還貼心地為每位來聽演講的人準備了「伴手禮」──一個特製的袋子,裡頭裝的就是嚴總裁的這本新書。
這場演講的推手,就是喬大地產的創辦人,郭國榮。
幾個月前,在基金會執行長廖惟亭的推薦下,郭國榮讀了《教育應該不一樣》,對於書中的看法,特別是技職教育的部分,非常有共鳴,他認為,每個關心教育問題的人,都應該一讀。
行動力超強的郭國榮,二話不說就跟出版社聯絡,希望能印製八千本的「大字版」,而印製的目的是要送人,贈書的對象包括了政府官員、民意代表,因為這些有決策權力的人,往往也是年高德劭的「長輩」,為了方便他們閱讀,才特製了版面特別清爽的「大字版」。
關於送書,郭國榮還有一個小小的堅持,他希望收到贈書的單位,能夠真正地閱讀這本書,如果不想讀,就請對方將書退回。
在台灣,愛閱讀的企業家不少,但是像郭國榮這樣,用接近宗教的狂熱去推動閱讀的企業家,卻相當罕見。他的出發點也很簡單:「因為閱讀改變了我的人生。」因為體認了閱讀的好,他才會如此大手筆地送書,希望社會上人手一書。
很難想像,這位五十三年次的閱讀推手,在求學階段,曾經是大字不識幾個的「文盲」。


缺乏學習資源的童年
將鏡頭轉回民國五○、六○年代,當時,郭國榮還是個小學生。
教室中,學生們正在考試。郭國榮面對著試卷,一個頭兩個大,不要說考試的內容,連選擇題、是非題的差別,他都搞不清楚。不用說,考試成績滿江紅,分數不及格的人要挨打,郭國榮永遠是其中一位。
「其實,不能怪我不用功,當時我根本沒有讀書的環境,」郭國榮說起童年往事,依然歷歷在目。
他的童年生活,總結來說,就是一個字,窮。
郭國榮老家在金山的山上,父母都不識字,以務農為業,一家九口窩在泥塊蓋起的「土塊厝」,沒有電燈,沒有自來水,廁所就是個茅坑,上完廁所也沒有衛生紙,而是以野地裡的竹片代替。金山多雨,而郭國榮家中又常漏水,外面下大雨,屋中下小雨,已是家常便飯。
在貧困的環境下,生存都已經不容易,更不要說對知識產生渴望。而且平時在家,家人都說台語,學校老師卻是用國語授課,他聽課時多半像鴨子聽雷,經常搞不清楚老師到底在說什麼。
母親眼看著一家子這麼困在山上,下一代前途堪慮,便在郭國榮小學四年級時,舉家搬到北投,希望藉著空間的改變,為這個家帶來一些轉機。不過,由於家裡的孩子還小,只能靠著郭國榮的父親到工地挑磚,勉強維持家計。
或許是學習的基礎沒打好,即使搬了家,換了學校,郭國榮對於學業仍然興趣缺缺,不過,個性老實憨厚的他,還是每天乖乖地上課,從不遲到早退,不論就讀國中或高職,畢業時他都拿到全勤獎。
隨著年紀漸長,排行老三、身為長子的郭國榮,也要幫忙分擔家計,利用放學後、週末的時間,到工地跟父親一起搬磚。下工時,父親用機車載他回家,因為工作很累,坐在後座的他有時難免打起瞌睡,每次一醒來,發現自己還在奔馳的機車上,便是一陣心驚肉跳,因為他知道,如果稍不注意沒抓緊父親摔下來,大概就一命嗚呼了。
這樣的畫面,始終在郭國榮腦海中揮之不去,多年後,每當他看到有父母親用機車載小孩,那種驚險的感覺便再度竄上心頭。
這個時期的郭國榮,對於閱讀也好、知識也好,都沒有特別的感受,只有當父親因為不識字,只能默默接受黑心雇主惡意欺騙,拿不到應有的報酬時,他才隱約地覺得,如果父親能懂一點知識,情況應該就大不相同吧。

讀勵志書,人生開始追夢
退伍,是許多男性人生中的轉捩點。
當兵之前,可以用「等當兵」作為自己年少輕狂的藉口,但是退伍後,你就得開始面對人生、思考未來。
在郭國榮的記憶中,若說他開始主動接觸書本,應該就是在他退伍前夕這段時間。當時的他,看過一些勵志書籍後,便把「追求成功」做為人生的志向。當然,在貧苦出身的郭國榮心中,所謂「成功」,不外就是做大生意,賺大錢。
退伍後,他追逐著發財的夢想,在台中的市場賣過菜,日夜作息顛倒;想研發「檳榔剪」(用來剪檳榔的工具)致富,被騙了錢;從事門窗把手的生意,樣品被客戶丟在一邊。跌跌撞撞,一心想成功的郭國榮,跟他所渴望的財富,老是沾不到邊。
後來,在朋友的推薦下,他去上了企管方面的課,也參加經濟部為中小企業負責人所辦的讀書會,一本接著一本看起了企管相關的書。
「這時候我才知道,很多事情背後其實是有道理的,」走了不少冤枉路的郭國榮苦笑,原本混混沌沌的世界,漸漸地變得清晰起來。
打開成功之門,第一步就是先找到鑰匙,而那把鑰匙,就是「知識」。
出身於基層的郭國榮,做事認真、吃苦耐勞,也有膽識,算是具備了創業者應有的條件,若說還少了點什麼,那就是「知識」仍有不足之處,郭國榮體認了這一點,這也是他日後求知若渴的原因。
嘗試過不同工作後,郭國榮決定投身房屋仲介。做事認真的他,天還沒亮,就進公司整理資料,然後騎上老舊的機車,沿街在電線桿貼仲介廣告,不論是大太陽下,或是風雨中,都看得到他辛勤打拚的身影。
他的積極勤奮,獲得了公司總經理肯定,在民國七十七年時受邀成為共同創業的股東夥伴。本以為如此便可以在事業上平步青雲,揮別過去的自己,沒想到還有更大的考驗在後面等著他。

從「關店老闆」到「關渡平原土地公」
說到民國七十九年的股災,不少股票族可能都心有餘悸,當年從二月十二日到十月十二日,短短八個月,股市重挫了一萬兩百多點,而這場史無前例的股災,也為郭國榮的人生和事業,帶來了最大的危機。
在股災發生後,他原本任職的房屋仲介公司,股東紛紛落跑,他不得不接手公司當起老闆。而股市連動影響房市,房仲交易也陷入了黑暗期,考量電話費、人事開支成本居高不下,郭國榮只好壯士斷腕,「別人當老闆,是不停地開分店,我當老闆卻得將原有的十二家分店,一家家收起來。」他心情之鬱悶,可想而知。
當時,郭國榮已結婚生子,真是所謂「上有高堂、下有妻小」,加上要供應妹妹出國拿房子抵押借貸,他必須扛起千斤重的經濟壓力,壓力大到每天睡覺做惡夢,起床了卻腰痠背痛到沒辦法穿褲子。
所幸,郭國榮是個樂觀且毅力超強的人,即使在他最低潮時,也不會以死亡逃避責任,而是想辦法解決問題,就像台語說的,「打斷手骨顛倒勇」。
只是,一路走來,郭國榮可以商量諮詢的良師益友卻不多。遇到事業的瓶頸,問家人,家人不懂;問朋友,朋友未必樂意傾囊相授;問同行,對方巴不得你早點關門倒閉,哪裡願意伸出援手?他能求助的,只有「書老師」。
在公司勉強維持,走一步算一步的那段時期,郭國榮除了繼續上企管課充電,就是不斷地閱讀進修,希望從書中找到未來的方向。
某天,他從書中讀到了「市場區隔」這個觀念,突然間就想通了。
在房仲市場上,早已存在信義、住商等龍頭,喬大與其跟他們競爭,不如另闢戰場。從事房仲交易時郭國榮便知道,台北最大的地產市場在關渡平原,而郭國榮從小學五年級就搬到北投,這一帶本來就是他的地盤,不正是他從事北投房地產的最大優勢?
郭國榮再次展現他的行動力,他結束了業績時好時壞的房仲事業,另起爐灶,決定要從地產開發上重新出發,而他的創舉之一,就是要建立龐大的資料庫,做為投資人進軍北投房地產的利器。
這一點,又是他從書中學到的觀念,雖然不是資訊科系背景出身,郭國榮卻相信,在未來的時代,「資訊力」絕對就是企業的關鍵競爭力,既然自己不懂資訊,就找最厲害的資訊高手來幫忙。對方原本任職於台灣綜合研究院,而且再過幾年就可以坐領數百萬退休金,郭國榮為了請他出馬,不但給的薪水比自己還高,甚至願意提前支付退休金,面子、裡子做足,終於將對方網羅進團隊。
有了高手相助,加上有管理背景、現任喬大地產執行副總的蔡國賢與郭國哲操刀,二○○○年時,正式推出獨家的「關渡平原專案資料庫」,奠定喬大地產在士林、北投地產圈的地位。
資料庫累積數百萬筆數據,記載關渡平原上每塊土地的所有權細目,從地主的身分、轉手紀錄、交易金額,全都逃不出郭國榮的手掌心,難怪媒體封他為「關渡平原土地公」。
對於資料庫的內容,郭國榮的要求甚高,旗下業務員必須詳細記錄每日工作內容,「附近哪裡有土地成交、哪個鄰里要進香拜拜、哪個地主喜歡吃什麼菜,我們統統要知道。」靠著這套資料庫,郭國榮輕鬆地將同業拋在身後。
「做門檻愈高的工作,別人就愈難超越你,」郭國榮說,而這個道理,也是「書老師」教他的。

懂得分享,才能賺到心靈的富足
或許是童年時代窮怕了,即使事業步上軌道,郭國榮仍然沒有停下追逐財富的腳步,沒有每天的生活中,除了工作,還是工作。
某天熬夜加班時,女職員隨口問他:「你賺錢的目的是什麼?」甚至還拿報紙上的內容提醒他:「賺錢的目的,在於改善生活品質。」
好強的他,當下的回應是:「我的生活品質,就是賺更多的錢。」但是,這個問題就像小石子丟進水裡,在他心頭掀動一圈圈漣漪。
腦海中,浮現一個個與他有過交集的身影:有些人拚了老命在累積財富,卻在坐擁億萬家財時,驟然病逝;也有人辛苦一輩子,留給兒女龐大家產,卻引發了家族成員爭奪遺產的內鬥;還有人經營垃圾場致富,卻是每天生活在垃圾場裡,毫無生活品質可言。
如果,金錢只是自己人生唯一的重心,會不會有一天,他又變成了窮人,窮得只剩下錢?
以前,他從書中摸索出經營事業的方向;如今,他想在書中尋找經營圓滿人生的智慧。
無意間,他接觸了奇美創辦人許文龍的傳記,發現這位白手起家的大企業家,每週花在工作的時間不到十小時,其餘時間都用來釣魚、與大自然相處、享受藝術,而公司的獲利,不是讓員工共享就是回饋社會。
或許,圓滿人生的關鍵,就在於懂得適時遠離工作,以及樂於付出,分享自己所擁有的。
有了這樣的體悟,郭國榮開始減少應酬,若是拒絕不了,也盡量在八點半以前結束,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家人。他不僅要求自己做到,也體恤員工,希望他們以更有效率的工作方式,減少加班的時間。
十年前,在郭國榮建議下,六個兄弟姊妹全住進郭家自建的大樓內,每天早上,整個家族二十幾個人一起享用自助式早餐,陣容十分壯觀。對他來說,家族即使開枝散葉了,仍能維持親密的情感,是比金錢還要更珍貴的資產。
郭國榮另一個重要的決定,就只留下公司三○%的股權,其他部分全部讓給員工。
因為他慷慨分享,員工獲得了鼓舞,因此更賣力付出,讓公司的業績不斷翻升,獲利倍增,他的財富反而累積得更多,「我覺得很神奇,怎麼我分享得愈多,回饋到我身上的反而更多呢?」郭國榮的語氣透著驚喜,他不是基督教徒,卻對「施比受更有福」這句話有著無比深刻的感受。

實踐知識的行動者
聯強國際總裁杜書伍曾經說過:「知識本身是沒有價值的,知識被使用過後、產生的結果才有價值。」用這句話來形容郭國榮對於閱讀的看法,應該也是十分貼切。
接受媒體採訪時,郭國榮總是強調閱讀的力量,然而,他卻不會滿口引經據典,甚至問他受哪本書的影響最深,他也說不太出書名。
深究他的閱讀歷程,或許不難找出原因。郭國榮讀書,目的不是怡情養性,而是向「書老師」求教,解決他事業上、人生中的困惑,而一旦他吸收了知識,就會採取行動去實踐知識,將知識化為改變生命的動力。
讀懂了,就去做,這樣的知識才會產生價值。
當然,前提還是,你必須要讀書。如果沒有打開書本那個動作,改變人生的魔法就不會啟動。
於是,郭國榮決定將讀書風氣推廣到公司員工教育,要求員工三人為一小組,輪流擔任投影片製作、書摘、演講三項工作,每月輪流呈報當月三本新書的讀書心得,幾年下來,員工讀過了超過百本的好書。
結果,閱讀真的帶來了改變。喬大推動讀書會以來,團隊因為有了共同話題,向心力更強,原本較害羞、不擅言詞的員工,透過不斷地演練,台風也愈來愈穩,面對客戶時,變得更落落大方。
看到了企業內部因為推動閱讀所帶來的效果,郭國榮相信,不論學歷高低,只要能保持經常閱讀的習慣,都有機會從書中挖掘出寶藏。二○○八年,郭國榮成立了喬大文化基金會,推廣全民閱讀風氣,至今舉辦過一百多場讀書會。二○一一年,基金會進一步輔導北投分局、士林分局、北投區公所等公家單位成立讀書會,引導更多人愛上閱讀。
基金會辦的每一場讀書會,郭國榮總是會準時出席,看著每一個聽眾滿懷期待而來,最後都能收穫滿滿地離開,感到十分喜悅。
當年那個連考卷都不知道該怎麼寫的男孩,如今卻能成為書香饗宴的主人,聽起來相當不可思議的歷程,卻是郭國榮再真實不過的人生。
透過閱讀,郭國榮打開了命運之門,現在他想將這把神奇的鑰匙,放進更多有緣人的手上。


閱讀的力量:改變生命的十趟閱讀之旅

閱讀的力量:改變生命的十趟閱讀之旅

  • 作者:吳錦勳,李桂芬,李康莉等/合著
  • 出版日期:2013/09/3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