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窩分類

2014年6月30日 星期一

【閱讀書摘】把演說內容濃縮成十八分鐘

「你必須鼓足勇氣信任自己的直覺和想法,否則你會輕易屈服讓步,讓可能值得記憶的事物從指縫間流失。」──電影導演法蘭西斯.柯波拉

 嚴守十八分鐘準則

「我備感挑戰,也很興奮,興奮的是自己有機會可以回饋了,而挑戰之處在於,我做過最短的研習會,通常是五十個小時。」──東尼.羅賓,二○○六年TED演說

滑鐵盧大學經濟學教授賴瑞.史密斯上一堂課是三個小時,然而二○一一年十一月,他在TED×大會的演說僅十五分鐘。他沒想到這段短短的談話,竟有將近一百五十萬次的點閱率。史密斯告訴我:「要把演說內容濃縮成十八分鐘,對我而言真的是一大挑戰。學生邀請我做這麼短的演說,八成是認為這會要了我的命!」

我問史密斯:「您認為將演說時間限制在十八分鐘內,為什麼效果會特別好?」

「思考不是件輕鬆事,十八分鐘足夠讓你做出有力的論據,並吸引大家的注意。」

思考確實不容易,這就是為什麼傳遞觀念的過程必須嚴守十八分鐘的限制。任何一場TED演說絕對不能超過十八分鐘,這是所有TED講者都得遵循的基本規則,就算你是賴瑞.史密斯、比爾.蓋茲或東尼.羅賓都不能例外,每個人一律只有十八分鐘。

十八分鐘是演說的理想長度,如果你非得超過這個限制,那麼至少每十分鐘要給觀眾一些喘息的時間,說故事、放影片、現場示範等等。

為什麼有效:研究人員發現「認知的積壓」,即大腦累積過多未消化的資訊,會妨礙想法的傳遞。TED大會策展人安德森對這一點解釋得最為精闢:「十八分鐘已經足夠讓聽眾進入狀況,卻又不至於開始分神。這個長度在網路上也有相當好的傳播效果,它差不多是喝杯咖啡,稍事休息的時間。你看了一場很棒的演說,然後把影片連接轉貼給兩、三個人,這支影片很容易立刻在網路上爆紅。這很像推特對用戶的字數限制,習於一口氣講四十五分鐘的人,被迫將時間縮短至十八分鐘,讓他們不得不仔細想想如何去蕪存菁,要告訴聽眾的關鍵訊息究竟是什麼?這項限制有闡明主題的效果,也帶來規範。」

●聆聽是很累人的

過去三十年來,德州基督教大學的保羅.金恩博士是傳播學領域深具影響力的學者。我跟金恩談過他對「聆聽引發的情境焦慮」的研究。多數人以為只有上台演說的人才會感到焦慮的,但金恩博士發現,其實聽眾也會產生焦慮感。

「我們觀察參與這項研究的大學生,請他們聽一些提供資訊的演說,並且告知他們結束之後必須接受隨堂測驗。隨著演說時間過去,他們的焦慮程度越來越高,直到他們做完測驗才鬆了口氣,焦慮程度明顯下降。」根據金恩的說法,這種資訊的累積,導致「認知的積壓」,就像負重不斷增加,心智的裝載量越來越沉重,「當你必須記住的東西不斷累積,心理壓力會越來越大,很快的你會乾脆放棄。」

金恩將這些研究成果運用在學士後課程的學習方法上。如果可以選擇,大部分的研究生寧願上一堂長達三小時的課,也懶得跑三堂五十分鐘的課。但是金恩每週上一次課時,學生們幾乎把上週學到的東西忘個精光。於是他發現比較好的做法是,把一週的授課內容拆成三次,譬如分為週一、週三和週五。儘管學生們抗議,他還是強迫大家改成每週上三堂課。結果他的學生不但成績提升,對複雜的教學內容記憶也比較深刻。

如果你的演說太長,聽眾便會開始分神。你什麼時候看過大學生聽完三小時的講課後,感動到衝回宿舍,迫不及待要做更深入的研究?這種事根本不會發生。他們反而會走到離學校最近的披薩店或啤酒屋,互相安慰總算撐過了這堂課,然後就改變話題。十八分鐘的演說可以發人深省,三小時的演說只會讓大腦放空。

●局限激發創意

局限對於創意演說有莫大的重要性。常有人問我:「我的演說時間應該設定在幾分鐘?」我相信類似TED的十八至二十分鐘是最適宜的長度,既不會太短,也稱不上太長,剛剛好夠讓你說服聽眾。如果時間更短,有些聽眾(特別是投資人、客戶和顧客)可能會覺得他們得到的資訊不夠;但如果時間更長,他們很可能到最後已經心不在焉。

我經常把美國前總統約翰.甘迺迪的就職演說當成演說長度的範例。既然甘迺迪可以在十五分鐘的就職演說激勵全國民眾,你也應該能夠在同樣的時間內推銷你的產品或想法。甘迺迪指示他的文膽泰德.索倫森務必把講稿寫得精簡扼要,他說:「我不想讓民眾覺得我囉唆。」結果就是,索倫森寫出截至當年篇幅最短的就職演說,只有一千三百五十五個字。甘迺迪明白,要激發觀眾的想像唯有靠措詞有力、精心打造的句子,以及長度合理的扼要演說(總統就職演說的平均篇幅是二千三百個字)。

有些人或許會質疑:「我想說的東西太多了,不可能在二十分鐘內全部講完。」但你還是得盡量嘗試,只要你多加練習,你的演說一定能變得更有影響力,同時也更具創意。

馬修.梅伊在他的著作《減法的法規》中解釋了精簡背後的科學,他指出:「有智慧的局限可以激發創意。」他強力主張,為你的演說設定界線或限制,反而能讓你集中焦點,建構出一個有利於創意產生的敘事架構,「近年來的研究推翻了普遍迷思,證實想像力的主要活動,也就是創造力,需要的不是無拘無束的自由,它反而得靠限制和阻礙才得以產生。」

梅伊相信,減法不只能為演說或公開談話帶來正面影響,我們生活中幾乎每個層面也都適用。留白往往勝過填滿,梅伊這麼說:「當你適切的移除需要排開的事物,好事通常就會發生。」

「創意常常被誤解。人們往往以藝術作品的角度來看待創意,認為毫無拘束、恣意發揮才能帶來美麗的成果。然而,如果你看得更深入,你會發現一些最啟發人心的藝術形式,例如俳句、奏鳴曲、宗教畫,它們其實都備受局限。」──雅虎執行長瑪麗莎.梅爾

TED演說的總點閱率已超過十億人次,證明了「受限」的演說,比內容無趣、複雜費解的冗長演說更啟迪人心、更富於創意,也更能觸動觀眾。

●十八分鐘的世界史

講者如果能對複雜的主題做簡單的解釋,聽眾便會相信講者對這個主題相當專精。愛因斯坦曾說過:「假如你無法將一件事簡單解釋清楚,你就是對它不夠了解。」愛因斯坦假如聽過歷史學家大衛.克利斯蒂安二○一一年三月的TED演說,他應該會讚許有加。克利斯蒂安當時只用了十八分鐘(精確來說,是十七分四十秒)就為TED聽眾描述完整個宇宙史。

克利斯蒂安告訴我,他教授的世界史課程也包含整個宇宙史,從一百三十億年前的大爆炸迄今,這門「大歷史」課程由教學公司錄製成一系列共四十八小時的影片。克利斯蒂安對演說主題的熟稔,有助於他將這麼大的題目濃縮成剛剛好足夠抓住聽眾的注意力,並鼓勵他們為脆弱的地球付出更多關懷。克利斯蒂安告訴我:「我教大歷史超過二十年了,已經完全掌握這個主題,這表示我可以從許多不同角度來切入。」。

經濟學家、《小即是美》的作者修馬克曾說:「任何有智能的傻瓜都可以把東西搞得更大、更複雜;你得要有點天才和許多的勇氣,才能夠往反方向前進。」

勇氣是這句話的關鍵字,你得要有勇氣才能將事物簡單化,在投影片上只放一張照片,而不是塞滿大部分觀眾都看不清楚的小字。你也得要有勇氣才能減少演說使用的投影片數量,將演說時間控制在十八分鐘內,而不是漫無重點的說下去。達文西說過:「簡約,是極致的細膩。」所以請保持細膩,讓你的演說內容精簡扼要。

博客來連結

跟TED學表達,讓世界記住你:用更有說服力的方式行銷你和你的構想

跟TED學表達,讓世界記住你:用更有說服力的方式行銷你和你的構想

Talk Like TED:The 9 Public-Speaking Secrets of the World’s Top Minds

  • 作者:卡曼‧蓋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