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LP來自潛意識的語言力量:向大腦下指令,從此改寫你的人生!
Words That Change Minds: Mastering the Language of Influence
- 作者: 雪兒‧羅斯‧夏爾凡
- 原文作者:Shelle Rose Charvet
- 譯者:高子梅
- 出版社:如果出版社
- 【這世界到處是柴契爾:動力來源】
這個人的動力來自於哪裡?來自於外面的評價還是本來就自有定見?
這個類別處理的是動力來源,換句話說,動力的所在位置。判斷的來源在哪裡?是來自於一個人的體內,還是外在環境?這些型態人格會影響你的判斷和決策方式。
內在型
在特定背景下是內在型的人,會自行由內產生動力。工作品質的好壞他們自有定見,礙難接受別人的意見和外來的指導。如果他們自覺表現不錯,卻得到負面評價,便會質疑對方給的意見或回饋。
他們會很積極地向外蒐集資訊,再根據自己的標準做出決定。由於他們會將命令當成資訊,所以很難接受監督。他們不需要外來的讚美,所以往往不像經理人那樣回饋很多意見。內在型的人對於什麼事情是重要的,心裡自有定見。他們會先向外蒐集資訊,再對照自己的標準,做出判斷,產生動力。
外在型
外在型的人需要依賴別人的意見、外來的指導,以及外在的意見回饋來保持動力。在工作背景下的他們,若得不到意見回饋,便不知道自己的表現如何。他們視資訊為命令。
等別人做出決定,他們才有動力。沒有外來的意見回饋或成果回饋,便沒辦法展開或繼續作業。
外在型的人心裡沒有一套標準,他們得從外面收集。若是少了外來的意見回饋,便會有類似感官被剝奪的感覺。
型態辨識
問題:你怎麼知道自己表現很好?(工作方面、挑選車子等)
內在型—句子結構
•他們自己決定或者自己很清楚;「我知道」。
•他們會根據自己的要求和標準來評估自己的表現。
•如果有人告訴他們該做什麼或者為他們決定,他們會抗拒。
•將外來的指示視為資訊。
內在型—肢體語言
•坐得筆直;指著自己;在回答別人看法之前,可能會先停頓一下,加以評估;手勢和面部表情都不多。
外在型—句子結構
•依賴別人或外來的資訊為他們做決定和判斷。
•需要將自己的工作表現和外面的標準做比較,譬如工作清單或業績配額。
•視外來資訊為決策或命令。
外在型—肢體語言
•身子前傾;盯著你的反應;面部表情顯示出他們很想知道這件事對不對。
提問和探究
如果你不確定第一個問題所得到的答案代表什麼,這裡有幾個例子可以教你如何繼續探究。
- 作者:蘇珊,我可以請教你嗎?你怎麼知道自己的工作表現好不好?
蘇珊:別人會回饋意見給我,我自己也會知道。(中間型)
這是當事者同時具備兩種型態的例子。我們知道只有約百分之二十的人剛好屬於中間型,所以我希望能找出蘇珊究竟屬於哪一型。
作者:假設你覺得某件事你表現得不錯,可是別人並沒有肯定你,你會如何反應?
蘇珊:嗯……我還是會認為自己表現得不錯,可是……也許疏漏了什麼,我得去查清楚他們為什麼不能肯定我的表現。
這裡還有兩個例子:
作者:路易士,你怎麼知道自己的工作表現好不好?
路易士:我自己可以感覺得出來。
作者:要是你感覺自己表現不錯,可是沒有人肯定你呢?
路易士:他們可能沒看到我所見到的成果(同時聳聳肩)。
作者:羅伯,你怎麼知道自己的工作表現好不好?
羅伯:受到別人的肯定,就表示我的工作表現不錯。
作者:要是沒有人肯定你呢?
羅伯:我會覺得現在是怎樣?
雖然蘇珊在工作上兼具兩種型態人格,但還是比較偏外在型,因為說到底,她還是需要外在的意見回饋來肯定自己的表現。至於路易士和羅伯則各自屬於內在型和外在型。
你怎麼知道?
我最近發現如果第一個問題的答案給得不夠明確,有另一種提問方式可以幫忙探究。「你怎麼知道?」內在型會說是身體裡的某部位告訴他的;外在型則會聽不懂這問題,或者給你一個和外在來源有關的明確答案。
在其他背景下
我曾和不少男性成員是高度內在型的團體共事過。在他們當中,總會有一兩個很確信自己一直都是內在型,理由是不然他怎麼經營自己的人生?但我會反問他:「那你怎麼知道自己買對了房子?」答案卻是:「因為我老婆喜歡。」
培訓小組裡曾有人問我:「感覺上,這種外在型的人真的很不成熟。顯然得等你真正長大,有了一定的成熟度,才會比較偏內在型。」這種說法是典型的內在型。且讓我們試想另一種可能:一個高度內在型的人也許會認為,成熟就是你會認真對待他人,回應對方口中所需的東西,而不是自以為什麼對對方最好。究竟是內在型比較好,還是外在型?抑或最好兩者兼具?這得看你從哪裡去判斷,還有你想達成什麼目的而定。
- 提出批評和回饋意見
當外在型的人聽到批評或負面的意見回饋時,就會質疑自己。在同樣情況下,內在型的人則會評斷對方。譬如外在型會說:「我一定是做錯了什麼。」內在型則會說:「那個顧客很討厭,他根本不懂得感激我為他做的事。」
假如有十個人對一個高度內在型的人說:「我的媽啊,你的領帶真是醜。」他的反應會是:「天啊,這太好笑,來了十個人,剛好都是沒品味的。」外在型的人則是回家換條領帶。
要內在型的人願意把話聽進去,願意考慮你說的事,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將它說成是「你可能感興趣的資訊」,否則他們只會評斷你或你說話的方式。
影響性語言
你可能得根據你蒐集到的資訊,小心選擇措詞。技巧厲害的專業溝通者會告訴你,這樣的效果才會好。
內在型
•只有你能決定;你或許可以考慮;由你決定;我建議考慮;試驗一下再決定;這裡有些資訊可供你做決定;你認為怎麼樣?如果你需要什麼資訊幫忙你做決定,只要打電話給……
外在型
•你會得到很好的意見回饋;別人會注意到;這是經過證明的;受到尊敬;你會發揮很大的影響力;誰誰誰認為;我強烈推薦;專家說;提供參考;科學研究證明。
非關自信
有人向我請教這些型態。「有人可能因為聽到正面或負面批評,而從內在型轉變成外在型?或從外在型轉變成內在型嗎?」誠如語言行為量表的開發者羅傑.貝利所言:「語言行為量表就是針對我(用我的特定結構性格)對各種背景的回應方式,所做的一種現況報告。」在幾個我分析過的案子裡,我注意到有一種模式很能呼應以上問題。有人只要認為自己的工作表現不好(一種背景),就會變成高度內在型;但一旦認為自己的表現不錯(對她來說是另一種背景),又會變成高度外在型。當她確定自己做得不好,不管是誰都無法說服她其實做得不錯。但是,如果她自認為做得很好,便會探詢別人的看法,確定自己表現真的不錯。我懷疑這和自信心太低有關,屬於一種自我設障策略(selfhandicapping strategy)。
- 但是,你不能把外在型和自信心不足搞混,它們是兩碼事。譬如當我在向團體簡報時,我的動力來自哪裡?是聽眾的笑容?還是因為我知道自己的準備很周全?(在那樣的背景下,如果我的目標是將簡報完美呈現,滿足聽眾的需求,那麼兩種型態都有可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