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窩分類

2014年10月2日 星期四

【閱讀書摘】用機會學習持續滋養學習的熱誠


金頭腦冠軍的超強學習法

  • 作者: 孔繁錦
  • 出版社:圓神

機會學習法(一點突破,全面展開)

有不少人是透過電視節目《金頭腦》認識我的。當初接到製作單位的邀約電話時,原本興趣不大,剛好旁邊的兒女聽到電話內容,不斷慫恿鼓吹,我才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態答應下來。不過既然答應了,就要全力以赴,加強準備。雖然我原本就對自己的學習方式有信心,但也沒想到,後來的發展卻超出意料之外。

《金頭腦》是超視的益智節目,以週為單位,每週都會邀請到不同類型的參加者,挑戰國文、英文、數學、自然、社會等不同領域的知識答題比賽,出題範圍廣泛,想要勝出,就必須對各領域都有涉獵。這項比賽原本的難度就高,加上五關晉級的賽制設計,更大幅提高競爭冠軍的激烈程度。



正式賽事從週一開始,一天一關,從三十名的參賽者中逐漸淘汰,至週五留下八名進行決賽,一起爭取週冠軍。二○一三年底,製作單位更找來當年各週冠軍二十八人,進行「金頭腦•王者再臨!年度總冠軍戰」。我是「醫師」主題的週冠軍,具備參加資格,也因先前參加已有了經驗,儘管強敵環伺,卻更燃起我的鬥志,毅然決定再次投入總冠軍的決勝戰場。

拿下二○一三超視《金頭腦》總冠軍之後,要求談論學習記憶法的演講邀約一時多了起來,大家都很好奇,醫生平常的工作繁忙,怎麼有時間吸收那麼多資訊情報,甚至還能在範圍無所不包的益智類比賽中勝出?

‧引發興趣的切入點

如何廣泛深刻地記憶,方法因人而異,彈性運用不同的學習方法,能達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我也受惠於此。其中影響最深,構成一切學習基礎的核心,我稱它為「機會學習法」。把握每一個機會,只要感興趣、有時間,就不放過任何資訊,全方位地盡情吸收,更進一步說,就是以興趣一點突破,全面展開學習。

如果把每次的學習視為一段旅程,那麼引起興趣的切入點就是旅程的開始。沒有預定的目的地,沿路只要碰到讓人驚喜的風景,便自然而然停下腳步細心觀察,甚至偏離原來的方向也不必在意,讓時間決定每次旅程的終點。

隨著探索的次數增加,會發現每次旅程的轉折點會時常重複、錯縱連結。有時上一次的終點,會是這一次的中間點;有時開始一次新的經歷,會接二連三看到以往多次旅程的不同起點。所以從哪一點突破切入都沒關係,突破一次,就建立一條學習之路,突破的次數越多,開拓出的新路就越多,不同路徑交叉重疊,每走一次,看到的風景就會越多、越清晰。

舉例來說,在報紙上看到「一飯千金」的成語,想知道出處,找到了韓信。把韓信當成突破點,一路認識劉邦、項羽與各路英雄好漢,全面了解楚漢相爭的前因後果、相關人物與戰事演變,一直讀到沒有時間,不能再讀才停止。下一回看到了成語「破釜沉舟」,項羽又是一個突破點,從項羽的角度,走不同的路,再走一次楚漢相爭歷程,讀著讀著又遇到韓信,透過兩人間的互動,對韓信又有了更立體的認識這樣來回往復,不需要刻意記憶,歷史中的人物、事件與發生時間,自然就會交織烙印在腦海裡。而將閱讀的範圍拉遠擴大,從漢史到中國史、世界史都可以通用。

文史不分家,史是千古風流人物的精采故事,詩詞書畫的文學典故常常與人物故事相倚相生,一起學習、相互為用的效果會更好。以我參加《中華好詩詞》比賽時的考題為例,問到誰不是唐宋八大家。正解是范仲淹,以此一點突破,為了弄清楚范仲淹不是的原因,就需要知道八大家入選的標準,八大家是哪八人?擅長何種文體?一步步抽絲剝繭、仔細研究,以范仲淹一點突破,全面展開唐宋文學之旅。於是走過這趟旅程之後,不只知道范仲淹未入選的原因,在於他的古文成就不如其他人,也一併認識了唐宋文風與八大家其人其文。
‧編織知識網絡,奠定學習基礎

不斷開展每一個突破點的上下左右、前因後果,就會逐漸擴大知識體系的規模。就像蜘蛛結網,編織一圈一圈的網絡,由點到線及面,全面捕抓獵物。

以速效的角度檢視,這種需要大量時間與不斷持續的學習方法,效率不能說很好。但是把時間拉長,以人文、全人教育的培育來看,作為學習基礎、知識孕生的土壤,卻有很高的投資報酬率。從興趣出發,次次不同、新奇新鮮的反覆吸收,期望把知識的菁華一點一滴滲入骨髓,牢牢刻印在腦海裡。

透過這種方法,我在國高中時代累積形成的文史基礎,已經超過同年學生的程度。加上不間斷的學習習慣,只要接觸到相關文史領域的知識,就能建立連結、快速回想,擴充記憶的廣度與深度。後來參加《金頭腦》《中華好詩詞》比賽成功過關,如果要說有什麼秘訣,根源就在這裡。
‧《金頭腦》參賽,展現學習成果

像《金頭腦》這類大範圍的知識性比賽,更能彰顯出機會學習法長期累積出的效果。一個人不太可能熟悉各個領域,也就是說對不同領域的認識,只要基礎比別人強,不論是在考前惡補的吸收力,或臨場推敲的準確度上,都能發揮相對優勢,特別是在實力相差不大的情況下,往往多知道一點,就決定了勝負。

我把參加二○一三年的《金頭腦》冠軍賽時,機會學習法產生關鍵作用的實例提出來分享,希望能帶給大家更多的啟發。

這次比賽各方好手雲集,包括我在內,五哥孔繁鈞、黎薇、鄭伃倢、劉奕辰、符敦國等參賽選手一路過關斬將,終於來到最後的決戰舞台,當時最被看好的選手,是還在讀高中的資優生劉奕辰與名嘴符敦國。劉奕辰拿走兩次冠軍頭銜,並締造了《金頭腦》快問快答的全對紀錄;博學的符敦國在先前的比賽表現亮眼,成為備受矚目的黑馬。儘管強敵環伺、運氣難料,我覺得自己仍有很高的機會可以勝出,尤其當天太太、兒女全都來到現場幫我加油打氣,讓我更具信心。

總決賽是由二十八名參賽者中留下的八強,透過快問快答、積分淘汰賽、搶答淘汰賽三道關卡,爭奪最後的冠軍寶座。第一關快問快答,比的是四十秒內答對題目的累積分數,由於大家的實力相近,加上滴滴答答異常緊迫的時間壓力,答題當下的情境十分凶險,稍有閃失就會前功盡棄,所以我一直以戒慎恐懼的心情應戰。

這一關過得驚險,就如五哥所說,要晉級得拿到六分,有選手以提高答題速度,爭取更多得分機會,我則採行既答必對的準確性策略。幸運的是,在時間截止前拋出的是文史題,我驚險答對「二次大戰雅爾達會議與會國」的最後一題,拿到進入準決賽的四強門票。

準決賽分別由生物、科學、文史、時事四個領域的專家出題,以積分多寡進行淘汰,最後留下兩人。這一關的四道題,我全部拿到,這個一百分是怎麼來的?

以第一題「廣東住血線蟲最容易寄生在哪種肉類?」來說,受惠於本身的醫學背景,從前曾在教科書上看過住血線蟲的案例,所以知道答案並不難。但記得這項資訊更重要的關鍵在於—很久以前我曾經聽過一則醬油大亨全家生吃蝸牛治病,結果集體感染住血線蟲的新聞,其中提到的他家經營的醬油,是家喻戶曉的品牌,讓我印象深刻。這個插曲與教科書內容相互為用,所以即使已經過了許多年,到現在我仍然記得。
‧聯想推理排除法,博學善記奪冠軍

第二題「金屋藏嬌出於哪位皇帝?」我本來就擅長文史,想也沒想就說出正確答案「漢武帝」。再來是「線切滷蛋的科學原理」,壓力、張力的相似選項是為了迷惑作答者,但只要對各項原理具有基本認識,就不會被騙上當,繩子上雖然有張力,但產生作用的是「壓力」。最後一題採否定問法,「哪項食物同樣不能添加銅葉錄素?」有讀報習慣的我,對時事的題目多半是手到擒來,更何況答案是「麵條」這種平常生活經常會接觸到的食物,碰到時更會特別留意。準決賽篩掉了強敵劉奕辰,與我爭冠軍的參賽者只剩下符敦國。

比賽進行到搶答淘汰的最終決賽,這裡除了比知識,更比誰的搶答速度快。我謹記上場前太太的叮嚀:「把手放在答鈴上。」如果最後輸在按鈴速度慢,就實在太冤枉了。

「新任獅王會採取什麼行動確保地位?」是最後擊敗符敦國的題目,當時第一個選項都還沒說出,我就按鈴搶答,平常從電視頻道學來的知識派上用場。雖然符敦國也知道答案是「咬死前任獅王的小獅子」,可惜慢了一步,我這次贏得冠軍,可以說贏在速度上。

如果單論實力,對我而言,能不能挑戰成功的關鍵,是另一道時事搶答題—「全球最大尺寸的霍夫曼黃色小鴨在哪一個國家?」選項有高雄、法國、香港、荷蘭。我雖然不知道正確答案,但是符敦國搶答出錯,刪掉了不對的選項「高雄」,提高了我的選對機率。

難得有這個機會,當然要細細思索。對於黃色小鴨的大小,我有個某某比香港大的印象,儘管只是不夠完整的片段資訊,但是只要再刪掉「香港」這個不可能的選項,就足夠將選對的機率提高到五○%。最後二選一的抉擇,沒選「荷蘭」,選對「法國」也不純然是猜測賭一把而已,同樣有將自己對法國、荷蘭風土民情的整體認識納入考量,這都是廣泛閱讀、機會學習的效果。

有時間加持,機會學習法能發揮的威力越大,因為累積越多的突破切入點,全面展開的加乘效果也會越明顯。那麼如果時間不夠呢?這時就要加上區分重點、各個擊破的作戰策略。

‧北京打擂台,《中華好詩詞》戰六關

就以二○一四年參加《中華好詩詞》比賽,坐上擂台主的準備過程為例。這同樣是個益智類比賽節目,表面上看來,它將範圍限縮於中國詩詞,方向更明確,但相對的,出題內容也就更細微刁鑽。
製作單位為了增加節目效果,題型有多種組合,以詩句、詩名、詩人搭配出題,千變萬化,有單純的背詩題,以單獨句子問出詩名或上下句累積分數;有複雜的成語題,以五句成語猜出一句詩。總而言之,記憶的詩詞內容,準確度要求高,模糊推敲的空間小,所以參賽者多半是各大學中文系學生或詩詞社團的愛好者。

參加《中華好詩詞》與賽者,需先與六位詩詞高手較量,連續闖過六關之後,才有資格與擂台主一決勝負。主持人出題由參賽者與各關關主輪流作答,不論哪一方,只要答錯一題隨即出局,這種一題定生死的賽制,其實對我具有優勢,中國詩詞何其多,再如何博學強記,也不太可能記住成千上萬的完整詩句。而我以一點突破、全面展開進行學習閱讀,就算沒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只要有關鍵字句作為切入點,就能發揮由點及線到面的快速聯結,正確推想。

‧區分重點,各個擊破

我雖然具有一定的文史基礎,但要在這類比賽取得好成蹟,需要更多準備。為了爭取時間,我決定採用「區分重點、各個擊破」的策略。簡單來說,就是先看過一季所有比賽過程,歸納考題重點,再列出題目範圍的四個層次,以此決定準備的先後順序。這四個層次分別是:

1.重要詩人的重要作品
2.不重要詩人的重要作品
3.重要詩人的不重要作品
4.不重要詩的不重要作品

首先是重要詩人的重要作品,例如李白、杜甫等著名詩人的傳世名作,這些詩詞句句首首都要記熟。其次,是不重要詩人的重要作品,也就是所謂的孤篇名作,張繼的〈楓橋夜泊〉就很有代表性。〈楓橋夜泊〉大家耳熟能詳,但除了這首,你還知道張繼哪首詩呢?這個部分,《詩選》《唐詩三百首》《千家詩》《全唐詩》等等皆是重要的參考書,實際上,半數以上的題目都是從第一、第二層次範圍裡選出的。

以首關碰到的題目為例,「今朝有酒今朝醉」是大家熟悉的名句,但不能只記得這句。它來自唐末詩人羅隱的〈自遣〉—「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全詩都要記得,因為題目就從裡面變化形成,與這首相關的考題就是「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下一句。這類算是基本的必考題型,要注意不能因為簡單而掉以輕心。
另外一題,問到宋真宗的〈勸學詩〉,詩人、詩名大家也許沒有印象,但是一定知道「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這些名句,所以這道題看似容易,其實卻隱含陷阱。

主持人以此詩為題,先說上句作為提示,比賽者答出下句,看哪一方答錯即出局。我們輪流答出「書中自有千鐘粟」「書中自有顏如玉」之後,最後問的是「出門莫愁無人隨」的下一句,這一關的守關主就敗在這裡,她被前面的答案誤導,一開始很有把握,以「書中自有⋯⋯」的句法回答,發現不對之後,即時更正,但已經心慌意亂,怎麼也脫不出「自有⋯⋯」句型,最後不得不引恨落敗。正解是「書中車馬多如簇」,其實這種明顯的差異變化,屬於基礎應用,更應該記住。

‧陷阱伏擊,勝在知道多一點

前面兩層算是主力作戰的範圍,接著如果行有餘力,不妨可以著手第三層的「重要詩人的不重要作品」。像李白有上千首詩作,除了重要的必記,其他的有空才看。要準備到什麼程度呢?可以說,只能靠平時累積的直覺挑選,這個部分出題的機率很低,不宜配置太多時間。最後則是不重要詩人的不重要作品,屬於這類的內容,就不必花時間去看了。

即使碰到從後兩層選出的題目,也不必擔心會坐以待斃。節目製作單位為了增加可看性,不能總是出名句與名句變化,因為雙方都是高手,就算一來一往、犀利比拚,拉鋸久了不分高下,也不是辦法,所以會出一些帶點難度、冷僻的題目,讓比賽更刺激。這類題目會提供線索,凸顯雙方細微的實力差距,我在對上擂台主的最後一關,就遭到這樣的伏擊。

題目問「花前月下」的「花前」出於哪首詩?從白居易〈老病〉、李白〈月下獨酌〉、蘇軾〈春宵〉三個選項裡選出答案。坦白說,如果這是背詩題,在這裡我就被刷下來了。不過既然是選擇題,就有機會從選項中推出答案。

我使用的是刪去法,蘇軾的〈春宵〉與花有關的句子是「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花有」不是「花前」,直接刪掉;李白的〈月下獨酌〉說到花的,則是「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花間」不是「花前」,同樣刪掉。所以最後只剩下「白居易」這個選項。

正確答案的確是白居易的〈老病〉,「花前月下」就是出自詩中「晝聽笙歌夜醉眠,若非月下即花前」這兩句。我想,這首〈老病〉應該沒幾個人背得出來,我也不例外,這就屬於第三層次說的「重要詩人的不重要作品」,有時間才看的內容,不會也很正常。這道題能夠答對,關鍵在於另外兩個選項都是名詩人、名作品,所以重要的,仍是第一、二層詩作的確實掌握。

像詩詞這類題目,畢竟與實際生活內容有點距離,為了方便觀眾投入,增加節目的精采度,製作單位不能準備太難的題目,所以其實「考古題」出現的機會還滿高的,這裡說的「考古題」指的是同個詩人或同首作品,加上一點變化,可能這次出第一句,下次出第三句,所以可用上述的四個層次作為準備依據,依序擊破。

‧攻守合一,靈活運用學習策略

以「機會學習」的「一點突破、全面展開」奠定基礎,輔以集中閱讀的區分重點,各個擊破達到目標,是我贏得金頭腦、中華好詩詞兩項大賽的主要武器。兩者交叉應用,效果加乘,視最後目標決定使用方法的應用比重,更能發揮作用。

例如,同樣準備古詩十九首,如果時間不允許,縱然一開始是以興趣激發出突破點,十九首古詩再有趣也不需要首首熟讀,只要常出現的五、六首看熟,最知名的一、兩首會背上幾句就夠了;又如讀到〈錦瑟〉的「莊周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李商隱是突破點,可以展開的是莊周、望帝的典故,而要將他們背後的故事還原到什麼程度,一樣是看目標設下的限制。

再舉更具體的應用實例說明。闖《中華好詩詞》六關時,有道題目以「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長安眠。」兩句問此詩作者。我苦思不得其解,幸虧主持人再次強調原來就有的暗示「愛桃花」,我才猛然聯想到正確答案「唐伯虎」。
唐寅雖是才子,但詩詞作品的知名度與李白、杜甫等大詩人相比,還有一段差距,所以我沒花太多時間準備,但是至少知道他喜愛桃花,雖然沒背他的〈桃花庵歌〉,不過念過開頭幾句:「桃花塢裡桃花庵,桃花庵裡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對他的愛桃花留下印象,還曾模仿作過兩句:「大坡山下大波池,大波池上大波霸」的歪詩,結果竟然在這裡派上用場。

展開學習要到什麼程度,就以所屬層次與直覺決定;在詩詞中,唐伯虎不算重要,不必多花時間讀,讀一點有趣的即可,這樣結合兩種學習法的應用,對我來說,就是最佳的準備方式。

用機會學習持續滋養學習的熱誠,以集中閱讀擷取實用的果實。把這兩者融鑄成自己學習性格的主要精神,是一輩子的修練,能提升到何種程度,應用到什麼地步,沒有界限。年紀小的時候,自然而成,現在回過頭來分析,試著理出一些脈絡,一方面供大家參考,同時也讓自己的學習之路更加清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