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窩分類

2014年10月24日 星期五

【閱讀書摘】人生,有美好公式嗎?

我在印度,接近天堂也看見地獄:擁抱混亂,停止多慮開始生活

Embrace the Chaos: How India Taught Me to Stop Overthinking and Start Living

  • 作者: 鮑伯‧米格拉尼
  • 原文作者:Bob Miglani
  • 譯者:呂玉嬋
  • 出版社:大好書屋



人生,有美好公式嗎?

  壓力成了新的常態,焦慮是新交的好友,我的一顆心總是七上八下,渾身充滿無力感,因為我碰上一個想必無法克服的難題:一個快速複雜、愈來愈變化莫測且充滿震撼及意外的生活,在這樣的生活中,人與人之間靠著網路社群連接。我愈是動腦計畫未來,就愈是緊張擔憂,前方的每一條路看來都比另一條更糟糕。

  好比說,每兩週我上司(其實是個好人)就會走進我辦公室,悠哉悠哉坐下,問我「有沒有什麼新點子」,因為他不知再過多久可能必須請我走路。他沒有惡意,也不確定自己工作還能保住多久──美國各大公司企業狀況愈來愈不穩定,他是真心想要幫助我。

  不該如此。一個晚上,從市區通勤兩個小時後,我一面這麼想,一面回到位於紐澤西州郊區的家。一定有什麼不對勁,我該做的不是都做了嗎?


  ◎未來,止不住的焦慮

  一九七九年,我們全家懷抱著美國夢搬到美國,口袋僅有七十五元美金。有好幾年的時間,我的父母做兩份工作,一週工作七天。我年紀大一點之後,也盡全力幫忙,跑去送報紙、替人除草。最後,靠著向親戚借來的錢和到美國後攢下的錢,我們加盟「冰雪皇后」(Dairy Queen)冰淇淋店,而我也會去店裡幫忙招呼生意。後來,我靠自己打工賺學費,唸完夜間部大學,受了良好的教育──甚至拿了一個MBA。

  大學畢業後,我進入一間大公司,苦幹了二十年,偶爾還業績斐然。我是頭號業務代表,經常提出創新的銷售策略,替公司帶來可觀的收益。我工作勤奮,早出晚歸,絕對做完待辦事項清單上的工作。我閱讀所有好書,急於向厲害的大師請教,並徹底付諸實行,展現閱讀的收穫。我以為我做得很好。

  我相信只要有效率地賣力工作就能獲得成功、幸福。我遵循所有規定,做所有正確的事──甚至借了一筆三十年期固定利率貸款,買了一棟我認為可以負擔得起的房子。那麼,我為何現在覺得自己跟不上別人?我為何老是在擔心?腦海多慮的嘮叨聲時時響起,令我徹夜難眠。對於一片迷茫的未來,我經常感到緊張、焦慮和悲觀。

  說來似乎讓人難以置信,但每天早上走進位於紐約市的公司,刷員工證時,看見旋轉柵門亮起綠燈,是我最大的成就──這表示我還在職。然而,走進辦公室,那小小的成功喜悅很快就褪去了。在這間辦公室,我應該求新立異,促成新的生意機會和計畫,但當我無法確定自己的工作、經濟與世局時,我該如何往前走?連正考慮向老闆提出的新點子,似乎也過不了自己多慮腦袋所設下的難關,只能聳肩打退堂鼓。

  從前的我總是熱情積極,如今怎會開始想東想西,招徠一大堆煩惱呢?

  當我幾乎徹夜無眠躺在床上,想不出如何應付我察覺到的身邊的不確定事物:兩個孩子讀托兒所,我要繳的費用比不久前我一年大學學費還貴,當他們準備上大學時,一個人要二十萬,我怎麼負擔得起呢?我知道,他們上大學是好幾年後的事,但我去哪裡弄那麼一大筆錢呢?我很想省下托兒所的錢,送他們去公立學校,但我住的城鎮跟美國很多地方政府一樣都破產了,沒有設立全天幼兒園。

  還有,我跟妻子都在工作,我該怎麼照顧年邁的雙親呢?他們沒有參加「四○一K退休福利計畫」,只是兩個吃苦耐勞的老人,經營一間小小的「冰雪皇后」冰淇淋店。

  不光是經濟,每件事都讓我有這樣的感受。我的臉書有很多朋友,但不知為何,我覺得好像再也不認識他們,想不起上一次只是為了閒聊而與朋友聚首是什麼時候。我的孩子拿iPhone玩「憤怒鳥」很厲害,但他們找工作面試時能得體應對嗎?他們能有衝勁跟上海或新德里的年輕人拚命競爭工作嗎?

  當然,打開電視或讀報是一點幫助也沒有。從中東的亂局,到歐美的債務危機,我愈看愈是憂慮悲觀。
有人改變了人生公式嗎?

  以往我有把握的每件事都不再有把握了。我的工作不穩定(如果我還能有工作的話);在家庭、孩子和工作之間追求平衡,我覺得壓力很大;與妻子共同創業,我無法預測能不能成功;協助雙親規劃退休生活,也是重重挑戰。我感到無所適從,窮於應付,老是擔心愈來愈不明朗的未來。

  我陷入困境,充滿無力感。我不再做決定或做選擇,在公司不再提出新點子,我覺得自己提不起興致。每一件事都充滿變數,一轉眼就變了,我根本不知該怎麼做。我考慮換工作或換公司,但畏縮不前,因為想到不能確定的新跑道的所有壞處。我過度分析每一件事情,覺得沒有一件事是在自己的掌握之中。結果,我的職業生涯發展停滯不前,我感覺自己捲入了焦慮、挫折和自我懷疑的漩渦中。

  我之所以無力舉步向前,根本原因是,我感覺生活──家庭生活與職場生活──沒有秩序可言。過去我熟悉生活和工作的方程式,但現在一切都不同了。我想在變化中的世界找出新的規則;我想確定通往成功的正確道路,但我連規劃下週都有困難了,又怎能規劃一個為期五年的職業生涯之路?由於不知人生該往哪一個方向前進,我陷入困境,以為再也無法支配自己的命運。

  ◎在印度,改變思考和態度

  接著,發生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徹底改變了我的人生。我的朋友班,首度到印度出差時邀我陪他一塊去,我答應了。

  我在印度出生,在那裡成長了幾年才移民。最近,我曾去印度參加親人婚禮,與妻子相偕探親,讓遠房表親認識我的孩子,也偶爾去出差。我欣然請了一週的假,協助班了解在全世界人口最多且發展快速的經濟體如何做生意。

  一週慢慢過去,班體驗到印度的種種──路上的牛、讓人一頭霧水的商務會議,以及民眾祈禱、購物或排隊(有排隊嗎?)的方式,節奏快速的生活步調──他的表情變得更為迷惘。

  準備離開印度時,我們回顧班這一週會晤及努力了解文化的忙碌行程,班用疲倦的聲音問:「路上、會議中、日常生活裡,都充斥這麼多瘋狂和混亂的事物,在這樣的國家怎麼做事呢?不管是上市場買菜,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找工作,去郵局買郵票,做生意,都是亂七八糟,該如何跟十億人一起工作?我實在不懂,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大家怎麼知道要做什麼呢?」

  我回答他:「哎呀,那是你看到的印度,印度本來就是一個混亂的地方。讓我問你一個問題:你在美國參加過印度婚禮嗎?」

  「沒有,」他說,「怎麼這樣問?」

  「因為印度婚禮會教你如何面對變化無常,」我回答,「參加印度婚禮,你的所有感官都會遭遇全面攻擊,婚禮一團混亂,很多人遲到,你不知道目前是什麼狀況,現場有好多好多的顏色、氣味、音樂、舞蹈,以及你從沒見過的新裝扮。有人吵架,有人大笑,有人喝酒,有人祈禱,到處都是金盞花──花瓶裡有,地板上也都是!

  「婚禮上有馬或大象(沒錯,在美國舉辦的印度婚禮也有),你不太確定那是做什麼用的,但絕不是替小孩準備的。沒有一件事會按計畫或邀請函上所寫的進行。你覺得失控了,不知接下來會發生什麼。現場不像是慶祝活動,反而像是一場暴動,一片混亂。但五或八個小時後,新郎新娘結婚了!他們還是結成婚了!

  「記住一點,你也許無法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覺得每件事都沒有秩序,但那兩個人一定會結婚,一切結束後,每一件事看起來是完美的,一切到最後都會解決。放開心胸接受吧,只要放手,順其自然,自然而然地就能走到最後。

  享受這趟旅程的快感吧!你若過於執著想弄懂或控制接下來即將發生的事,將錯過人生最美好的時刻;當你知道時,美好的時刻已經過去了。

  「你必須改變心態,擁抱混亂。」我大聲地說。

  於是,誕生了這本書!

  回到紐澤西郊區的家,我想起自己人生與職場上的未知變數,同時細細思索與班的這一番談話,突然領悟一件事──在美國,想要紓解壓力,想要在人生、職場和職業生涯上邁進,我需要做的正是我鼓勵朋友在印度做的事。我浪費太多時間擔心婚禮的喧鬧,忘了欣賞盛大的場面。

  老實說,印度的情況雖然困難許多,我在那裡並沒有這樣沮喪或緊張。印度的面積約是美國的三分之一,人口超過十二億,擁有許多語言和風俗,是一個複雜的國家,也是一個相當分散且複雜紛亂的經濟體。坦白說,在這樣的環境過日子其實很難,但根據一項國際評比(幸福星球指數,the Happy Planet Index),印度的幸福度遠高於美國──他們有,而我沒有的祕密武器是什麼?

  要學會擁抱美國生活的混亂,我發現,必須重拾自己的過去──從我所知道最混亂的地方學會如何在混亂中前進,那個地方是──印度。



放慢步調過活


  生活的混亂超越我們所願意接受的程度──這是不會改變的事。

  尋找忙亂的日常工作和生活的意義,談何容易!我們的日常生活往往缺乏目標,欠缺早晨起床的動力,所以我們像無頭蒼蠅一樣。不過,我們可以改變這種情況。
  ◎調整眼光和腳步

  要改變,我們必須按下「暫停」鍵,看穿表面,關注我們靠理智也靠感情所認識的地方。我們可以採取幾個步驟,提升「暫停」的能力,反省自己的生活。

  鮑伯‧米格拉尼提供我們簡單又實用的步驟,讓我們從「匆忙症」──精神緊繃,疲於奔命,或陷入泥沼中──復原。

  不過,讓我們先來想一想「匆忙症」的代價。

  從事諮商輔導時,我如果提起內省的必要,客戶會回答:「誰有那個時間?」或「我忙死了。」這就是問題癥結。老覺得時間不夠用,永遠有事要忙,而且怎樣也忙不完──這種狀態麻木我們的知覺,讓我們忽略生
  活中真正發生的大小事。忙碌劫走我們的人性,讓我們無法專心致志過自己的生活。

  要從「匆忙症」復原,第一步就是讀一讀這本書。它幫助我們揭露錯覺的真相,協助我們正視哪些忙碌的行為展現生活的真正目標。與目標疏離時,我們會失去洞察真正要事及對所有人都重要的大事的眼力。

  ◎混亂中,聆聽與沉思

  一帆風順時,我們也許完全不會覺得有需求,然而,當混亂箝制我們的生活,就不得不反省。這本書讓我們意識到新常態的現實──現在不暫停,日後就要付出代價。

  鮑伯告訴我們,我們在旅途中絕不孤單。想認識人,我們一定要傾聽對方的故事,然而我們活在一個幾乎沒空傾聽或聊聊彼此故事的時代。在匆匆忙忙的生活中,我們幾乎無法真正認識誰,而是活在我們互相了解的假設中。

  一切充滿驚奇有趣、甚至感動人心的故事,光是鮑伯在印度的親身故事,就值得一讀,那些故事會令你想起自己的故事,並且聆聽他人的故事。

  鮑伯還告訴我們,日常生活是變化無常的,記住這一點,我們每一步路會走得更踏實。他也建議讀者在混亂中沉思。

  試試這個:明天早晨提早幾分鐘起來,靠意志戰勝被窩!展開一天之前,先靜坐五分鐘,同時做三下深呼吸。第一下──集中意念,第二下──心懷感激,第三下──讀一段本書的文字。想像你的一天,想像可能的「貢獻時刻」,也就是你可以效勞、可以替你在乎的案子或你關愛的人出力的時刻。你無法控制混亂,你可以控制自己。一天一次,一次一個呼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