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窩分類

2014年9月15日 星期一

【閱讀書摘】西伯利亞火車上教英文:學習情境從2D變成3D

西伯利亞火車上教英文:學習情境從2D變成3D
 
離開莫斯科之後,我們搭上西伯利亞火車繼續往前。
 
每次到一個新國家或者地區,英文教學是我們最重要的目的,但在蘇聯的情況比較特殊。過去在我的教室裡來自蘇聯的學生,雖然希望我到他們家鄉,但其實他們又害怕去麻煩家人,對他們來說,不管是出國念書或者是辦移民,總有一種困難重重的感覺。因此在蘇聯我們沒有任何預定教學的安排,完全以路上遇到的人想學英文,我們便開始進行英文教學,就像上一篇遇到在餐廳的服務生一樣。
 
我們選擇在貝加爾湖作為中途下車站。念書時這個地名在地理課本上出現過,因為發音有點押韻又可愛就記起來了,但當我看到Lake Baikal時,其實無法聯想原來這個單字就是貝加爾湖。
 
開始讓學生記憶英文單字的發音時,我的做法會以國家名或城市名來教。主要是這些地名的發音會以最接近原本的聲音來音譯,發音就會以原音的相似度為準,因此只要用地名,每個學生在自己國家中已經學過,學生會連結自己過去的經驗,抓住語言的重點,幫助自己記憶。
 
但後來我回到台灣後,發現了一些相當奇怪,完全沒有邏輯的記憶方式。譬如說「膝蓋掉到泥裡面」就記成「Knee」(逆)。這種勉強沾上邊的記憶邏輯,似乎反映著台灣瘋狂學英文的現象,這是我在環遊世界的旅程上不曾看過的。在旅途上英文只是一項工具,但在台灣英文是生命。每天不管是在電視上、網路上、書店四處可見,好像你每天沒有背上十個英文單字的話,你就無法競爭生存下去。
 
不是教文法,而是用文法概念了解學習者
 
學習的人產生沮喪感是會扼殺夢想的,但學習英文不是一件崇高有壓力的事情。於是我試著找一些學習者過去的經驗所知道的,可以讓他們連結到現在,這相當於英文文法中的概念,我組織學習者在過去、現在、未來以及進行式的經驗連結,我不是教文法,而是用文法概念來了解學習者。


當我在火車上,決定要去貝加爾湖下車換站,我對貝加爾湖的情境是以前上課時念過的過去式,但累積到此刻我們要前往貝加爾湖就變成了現在式,現在要知道怎麼去?哪一天到達旅館?路程有多遠?若是在蘇聯發生狀況,沒有聯絡的緊急電話我們應該怎麼辦?我們用安全的方法委託旅行社,取得緊急聯絡電話,另外參加保險取得另一個備用緊急電話,在出發之前確認緊急電話與地址的正確性。於是會發現文法概念像似「to do list」,待辦事項列表,不是拿來背誦,而是用來連結經驗的事項及地點,文法自然就深入生活用來成就事情。


環遊世界的英語課:從紐約出發到台灣的英文外賣走透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