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窩分類

2014年11月18日 星期二

那種樣子的乖,你們期待?那我只能壞



我是難民高中生:不符期待,你們就說我變壞, 於是我得更壞,才活的下來

難民高校生-絶望社会を生き抜く「私たち」のリアル

  • 作者: 仁藤夢乃
  • 譯者:劉錦秀
  • 出版社:大是文化

那種樣子的乖,你們期待?那我只能壞

  高中時,因為和家人不睦又討厭老師,所以我成天蹺家、蹺課。我總是頂著染得很鮮豔的頭髮、穿比膝上十五公分更短的迷你裙,整天在澀谷街頭晃蕩。

  當時我認為自己「沒有容身之處」,因此,我一個月有二十五天在澀谷度過。我常常對身邊的朋友說:「我沒有地方住」,就這樣,我在澀谷認識了許多與我有相同處境的朋友。

  是的,我們沒有歸屬感、整日在街頭如同遊民般閒晃,因此,我們又被稱為「難民高中生」。

  一般人想像中的高中生,應該都是乖乖坐在教室、認真讀書,對未來懷抱夢想,青春熱血的模樣吧?但你可曾想過,有一群高中生,過著完全相反的日子,覺得自己沒有容身之處、對未來毫無期待,甚至放棄自己的人生……。

  悲慘的是,多數人對這些如同難民般的高中生毫不關心,甚至他們的父母、家人,也放棄了他們,對他們不抱有任何期待。

  不論在都市或鄉村,對待翹課或輟學的國高中生、繭居族(編按:指人處於狹小空間、不出社會、不上學、不上班,自我封閉地生活)、尼特族(編按:指一些不升學、不就業、不進修或不參加就業輔導,終日無所事事的青年族群)的態度都一樣。你應該常聽到,當有人談起這些問題時,總是以「最近的年輕人……」開頭,把這些人的存在、言行舉止視為「年輕人的問題」,反過來說,就是認為這些問題全與自己無關。實際上,這些年輕人會變成現在這個樣子,其中一定有不為人知的故事。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我們的社會絕對是最大的幫凶。

  當然,這也不是現在才出現的問題,每個年輕人似乎都是這麼走過來的。你一定聽過大人用憂心忡忡的口吻,感嘆地說:「最近的年輕人真是糟糕。」

  也許這只是不經意的一句話,或是習慣性的開場詞,但這樣無心的一句話,已經扼殺了年輕人的可能性。

  年輕人很糟?那言行不一的大人呢?

  我常在想,最近的年輕人真的很糟糕嗎?

  同是「最近的年輕人」的我,真的很好奇那些總是感嘆的大人,年輕時是什麼樣子。認真想想,那些說著「最近年輕人」種種不是的大人,曾經也是默默承受「很糟糕」評價的年輕人。難道年輕人成為大人之後,就會變得很完美嗎?我在澀谷,倒是看過許多非常「糟糕」的大人。

  十六歲的某一天,我穿著制服到澀谷,站在澀谷中央街(編按:在澀谷站西側,是澀谷主要的商業街,也是日本青少年文化的發源地,也因此衍生許多青少年犯罪問題,二○○九年日本政府為擺脫負面形象,正式更名為籃球街)和朋友聊天的時候,有一個年約三十幾歲的男人對著我們說:「在這裡吐一口口水,我就給你們五千日圓(約一千四百新台幣)。」

  這個男的把一個紙杯遞到我們面前。朋友抱著好玩的心情,真的在紙杯裡吐了一口口水。接著,這個男的不疾不徐地從袋子裡拿出一個裝了汽水的寶特瓶,把瓶中的汽水倒進有口水的紙杯攪拌一下,當著我們的面一口喝下去,喝完還說了一句「好喝」,最後給我朋友五千日圓就離開了。現在,我一想到這件事還是覺得很噁心。但當時的我們只覺得怪叔叔的動作既特別又有趣,一陣爆笑後就拿著這五千日圓去唱歌了。

  另外,還有一次我在澀谷車站對面的斑馬線等朋友時,被西裝畢挺、看似上班族的男人搭訕,他對我說:「要不要一起去吃個飯。」雖然,在澀谷被搭訕是很正常的事,跟我搭訕的男人從二十幾歲到六十幾歲都有,即使是看起來很老實的上班族,被帶走後也可能直接被帶去賓館。

  雖然我不曾跟著歐吉桑離開,但是有二十幾歲的帥哥過來搭訕,我還是會跟著朋友一起去。當然,和陌生的男人單獨離開是非常危險的事,我有朋友就因此而遇害。

  每次我提起當年在澀谷遊蕩的日子,很多人都會說:「好像以前成人小說的情節唷。」但這不是小說,而是發生於現實中的事,而且現在還不斷上演。當時每次看到這種大人,我就更討厭大人。

  那時候的我總是想:「大人才是糟糕到無藥可救吧。」

  因為我染髮、化妝、動不動就翹課跑去澀谷玩,學校裡流傳了很多關於我的負面評價,老師把我當「問題學生」對待,對我更加嚴厲。這對當時和家人相處得十分不融洽的我來說,更是一大壓力。因此,澀谷是最後能讓我逃避這些「大人」的地方,是我唯一的容身之處。但是,在我這唯一的容身之處,我卻只看到更糟糕的大人。每次看到這些大人,我就會對未來失去希望,對社會更是絕望。

  當我聽見那些看起來很正派,行為卻完全相反的大人,感嘆著「最近的年輕人……」,再想想未來,我即將進入這些人塑造的社會工作,也許,有天也變成像他們那麼糟糕的大人,更讓我不知道自己到底為何而活。

  我快要遺忘的青春,大人怎麼可能了解?

  我不是想要抱怨「最近的大人很糟糕」或「年輕人很糟糕」,而是希望有更多人願意去了解,「最近的年輕人」怎麼了?試著和他們多一點互動、多了解他們一點。不要從表面看到年輕人退縮、軟弱、沒責任感就指責他們,而是真正了解這些人的生活、成長背景及面對的問題。

  高中時,我認為大人不了解我,當時我下定決心,自己變成大人後,絕對不能忘了這種感覺。而且,我希望有一天能讓所有人明白,當時像難民一樣的生活,我們遇到什麼難題、內心遭受什麼衝擊,以至於變成大人眼中「糟糕的」年輕人。

  但是在我二十二歲,也就是離開那種生活後數年,即將變成大人時,卻淡忘了那時候對自己的承諾,也漸漸遺忘曾經歷過的事,和當時最真實的感受。連親身經歷過的人都會淡忘當時的感覺,更何況是和年輕人沒什麼互動的大人。換言之,大人想要了解現在的年輕人其實並不容易。

  因此,我想以大學生的立場寫這本書。

  我希望自己在這本書裡,擔任大人和年輕人之間的橋樑,透過這個立場,告訴所有人我親眼所見,或親身經歷的年輕人真實生活。

  沒有歸屬感、對未來絕望,死了算了

  有許多人無法理解,什麼是難民高中生?

  其實,只要看看我的高一生活,你就懂了。

  我高一時,每天睡到下午才起床。為了不想和家人碰面,我總是算好時間才走出自己的房間。有時為了達到最低出席天數,我會意興闌珊搭著電車去學校,至少下午的課能讓老師點到我的名字。放學後,就和朋友直奔澀谷,一直玩到深夜。

  我在澀谷有很多朋友,我們會去唱歌、拍大頭貼,偶爾去找居酒屋最帥的大哥哥或服飾品的店員打屁聊天,沒錢的時候,就窩在速食店裡打發時間。因為不想回家,就得想辦法用最省錢的方式讓自己可以混到半夜。所以我們會和請我們吃飯的大學生去喝酒,如果錯過最後一班車,還會打電話給因為搭訕而認識的成年男子,請他們開車送我回家。

  通常我都是和一群朋友一起行動,他們和我一樣,總是說自己「沒有容身之處」。我們會一起泡網咖、在KTV混吃混喝,沒有錢的時候就在速食店裝睡等天亮,甚至還曾經在公園、大樓頂樓,舖上瓦楞紙像流浪漢一樣過夜。那時,我身邊很多朋友都過著這樣的生活。

  當時的我和我周邊的朋友,就是在家庭、學校失去容身之地的「難民」。以家庭和學校為生活重心的高中生,因為人際關係有限,一旦失去家庭、學校這兩個據點,就會覺得自己無處可去,不管在家或在學校,都沒有安全感,只想逃離這一切,找一個能安心生活、睡覺的避風港。

  對我而言,澀谷是我最後的容身之地,那裡就是我們的「難民營」。

  被迫加入「大人的世界」

  你可能會有疑問,為什麼這些難民高中生,最後總是走上歧途?

  答案很簡單,因為沒有錢。

  致力於解決薪貧族(編按:泛指一般薪水微薄的上班族)、貧困等問題的非營利事業組織「繫舟」事務局的局長湯淺誠,在他的著作《貧困襲來》中對貧窮有明確的定義:「貧困是沒有任何『資產』的狀態。」

  湯淺局長更進一步指出,為了不陷入貧困循環,必須要有「金錢」、「人際關係」及「精神」三種資產。舉個例子,假設有一天你失業了,若是你有「金錢上的資產」,至少在找到工作之前,還能養活自己一陣子;如果有「人際關係上的資產」,就可以請親朋好友為你介紹工作,或在你找到工作之前,先暫住在他們家,你就不致於淪落到必須露宿街頭;如果有「精神上的資產」,即使遭遇困境依然能對自己有信心,不因貧窮喪失鬥志。

  我覺得精神與人際關係的資產遠比金錢重要,假使一個人沒有錢,但他有人脈可以依靠、有信念支持自己,還是有機會脫離困境。

  可悲的是,這正是難民高中生面對最大的問題,他們沒有錢、人脈,連精神上的資產都是零。更準確地說,他們一無所有。

  一般高中生的生活重心不外乎家庭與學校,一旦家庭關係出現裂痕、又無法融入校園生活時,他們就會完全失去金錢、人際關係及精神上的資產,並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無助、徬徨,覺得自己無處可去。

  這些迷惘的高中生,為了逃離家庭、學校施加在他們身上的壓力,他們想到的第一個念頭就是逃跑。而這些高中生一旦脫離了學校與家庭的保護,就會有許多危險的誘惑等著他們。

  我在澀谷的那段日子,不只一次看到未成年少女被成年男子誘惑去接客、賣春。其實,她們會受到誘惑也不難理解,高中生不回家,要玩要住都需要錢,但這些人並沒有錢。因此這群難民女高中生就會跟這些嘴上說我請妳吃飯、我找地方給妳住的男人走,接著這些男人就會進一步以高薪為誘餌,讓她們接客、甚至哄騙她們出賣肉體。

  「那男高中生呢?」你或許會想到這個問題,這些難民男高中生當然也需要錢,因此,他們會想盡辦法賺錢,其中最快的方法,就是加入黑社會。這群男高中生往往被黑社會吸收到柏青哥店去當打手(編按:打假的小鋼珠,引誘客人打特定的鋼珠台,然後從中抽成),甚至當牛郎。而這些看似很好賺的工作,背後都隱藏了極高的風險。

  也許有些人會想,「這不過是個人的選擇,他們必須學著為自己負責。」但是,一般人絕對很難想像,失去家庭、學校的保護,對未來幾近絕望的難民高中生,並不是自願選擇了這種生活,而是被迫加入大人的世界。其實,他們的內心非常不安,甚至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不知道未來會如何。若繼續這樣下去,直到有一天覺得自己糟糕透了,連自己都放棄自己時,就真的「完蛋了」。我自己也曾因為對自己和社會感到絕望,而有想死的念頭。

  傷痛漸忘,但長大後也不會消失

  高二那年的夏天,我決定退學,之後,又過了一段無所事事的生活。

  但是,我遇到了一個改變我一生的人,他改變我對「大人」的刻板印象,而且帶著我重新學習如何與人相處,讓我在人際關係與精神上漸漸累積資產,這個轉變讓我從大人眼中的不良少女,順利考上大學,並積極投入「建立讓青少年與社會接軌」的各種活動。

  這也是我寫這本書的目的,我想讓更多人正視難民高中生的存在與他們面對的問題。因為這些問題不是暫時的,不是長大後就會消失了,難民高中生的問題會產生連鎖效應,嚴重影響下一代。

  我身邊就有很多令人難過的例子,數年前和我一起在澀谷鬼混的朋友,直到現在,有一半以上還過著當時的生活。雖然他們都已經二十好幾了,卻仍像當年一樣,覺得自己「沒有棲身之處」,他們不是在酒吧、俱樂部、風月場所工作,就是過著打零工的生活。

  仔細想想,這是多麼諷刺的結果。高中時,只要時薪夠高,他們就會很瀟灑地穿起暴露的服裝,在居酒屋或交友網站打工。過了一段時間為了追求更高的時薪,就會換到俱樂部、牛郎店去工作。但我有許多那時候認識的朋友,雖然現在已經成年,多數人做的工作很不穩定,甚至收入比高中時少,幾乎是真正的難民了。

  我們只想「像人一樣活著」

  實際上,沒有人從一開始就想做出賣肉體的工作,但進到那個複雜的圈子、習慣那種生活後,他們的價值觀會漸漸扭曲,「既然都已經走到這一步了,乾脆……」、「到這個年紀,也沒有其他工作要我這種人了……」因為這些消極的想法,讓這些人愈陷愈深,最後,他們可能隨便找個理由說服自己:「反正做了也不會少一塊肉……」,就開始在特種行業、風月場所工作了。

  他們心裡都明白「這樣下去不好」,卻不知道該怎麼做才好。如果是成年人,到酒吧工作或許是為了賺錢、有些人是為了興趣,總之是心甘情願的選擇。但從高中就踏入這種世界的人卻是為了生存,不得不硬著頭皮踏進那個世界。

  這些資深難民高中生,除了繼續這種生活外,他們不知道自己還有什麼選擇。而且,在這種生活中,他們也只能和過著同樣生活在的人來往。換言之,他們就只會愈陷愈深,很難從「難民」的生活掙脫。

  放任這種狀況持續下去,他們將面對能做的工作愈來愈少,最後連養活自己都很困難的窘境,如果他們在不懂得如何創造新的「資產」的情況下為人父母,還會影響他們的孩子,陷入貧困循環。

  而這個問題,日後將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

  為了預防難民高中生成為未來棘手的社會問題,不讓「難民高中生」的人數繼續增加,最重要的就是必須建立年輕人與社會的連結,也就是讓這些高中生,重新與家庭及學校建立良好的互動,並找回自信,重建精神上的資產。

  而我們能做的,就是將他們視為社會的一部分,認真了解他們的處境、面臨的問題,幫助他們重新找回希望及人生目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