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窩分類

2014年11月27日 星期四

我們需要解決問題的人才




能解決問題,才是大才:偷學日本經營之神稻盛和夫、本田宗一郎的大本領,提升你的職場CP值!

  • 作者: 金成鎬
  • 譯者:林侑毅
  • 出版社:高寶


    我們需要解決問題的人才

      「我們公司正逐漸喪失熱情,」一位立志寫下創投神話的韓國某大企業CEO如是說。即使在面對全球競爭,最後成為絕對的贏家,他依然無法鬆懈緊繃的情緒。

      「曾經躋身全球霸主的Sony、Nokia、任天堂等先驅,其影響力正逐漸消失。如果我們公司也喪失了熱忱與革新,就無法戰勝競爭對手,走向國際。然而,部分曾任職於其他大企業的員工,竟因為『貪圖安逸生活』而進入本公司,實在令我震驚。」

    沒有人可以永遠當第一名

      「想要找更輕鬆的工作,所以才來這裡。」某位轉職員工的話傳到CEO耳裡,宛如一記當頭棒喝。

      拿下一次冠軍,不代表日後不用持續努力,還能是永遠的第一名;一位絕對的強者,也不代表永遠穩坐冠軍寶座。該企業所處的領域,以及與企業相關的搜尋引擎領域、智慧型手機領域、網路市場的競爭、社群網路的升級等,都面臨了快速變遷,任何一個環節都不容忽視。

      這也是所有產業的問題。

      我們必須以眼前發生的事件(例如先驅者的沒落)為殷鑑,進化為擁有改革力量的企業。許多研究機構與學者,不也對此提出警告嗎?「二十一世紀的企業,必須適應過去不曾經歷的市場劇變,才能存活下來。」換言之,改革的速度必須超越顧客與市場的變化,才能殺出一條血路。同時也應專注與投入工作,提高改革密度,加快改革速度。在這種情況下,怎能容許苟且偷安的想法?

      過去幾年來,韓國一直是「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簡稱OECD)」國家中,勞動工時最長,生產力最低的國家」。當然,也有許多企業持之以恆地努力,最後打進國際市場,獲得豐碩成果。然而在動盪不安的全球經濟中,沒有任何一家企業能夠置身事外。

    不想改變,就只能回家吃自己

      組織每分每秒都不可安於現狀。一旦安於目前的成就,就會喪失挑戰新事物的動力。因為在挑戰新事物的過程中,如果出了差錯,自己的地位可能不保。尤其過去從未犯下太大失誤,行事循規蹈矩的人,更傾向選擇安定、熟悉的事物,不願意面對新的改變,只想維持過去一貫的方式。背起槍桿子、誓言拯救深陷危機的公司的人,早已絕種。在企業的經營上,還有什麼比這更嚴重的風險?

      新進員工因為缺乏經驗,自然沒有足以憑藉的依據,情況反倒較為單純。問題在於達到一定地位的轉職員工或管理人員。這些人不僅深受「差不多主義」的薰染,下屬決心要挑戰一項新的任務時,也只會嗤之以鼻,不願給予協助。

      在這種上司底下工作的員工,不管目前好壞與否,從長遠來看,絕非一件好事。在新進期間懵懵懂懂,學無所長,日後即使進入必須全力衝刺、發揮實力的階段,也沒有擅長的才能。而且到了這個階段,原本容忍「差不多主義」的公司與組織,也逐漸陷入危機之中。這種員工在職場生活已達到巔峰的年紀,還得擔心被公司開除的風險,即使轉換跑道,也沒有一技之長。

      因此,安於現狀的組織或個人,終將走向失敗一途。員工實力無法提升,積極進取的員工無法發揮百分之百的實力,這樣的企業看不見未來。在這種環境下,別說是投入新的事業,過去經營上的成長也將萎縮殆盡。

      公司並非培養「米蟲員工」的地方。體制再怎麼健全的企業,如果員工抱持「與我無關」的想法,辦事態度敷衍草率,終將無法獲得卓越的成果。

      最理想的公司應該是:內部有許多富有責任感的員工,而公司也不會將責任歸咎於個人。一肩扛起所有責任的主管、為工作盡責的員工愈多,公司就愈能長治久安。若能再不斷改善與修正,必能發展為擁有絕對優勢的企業。

      「我們公司認為,員工犯下的錯誤愈多,就離成功愈近,因此員工都積極嘗試新的挑戰。」3M的某位主管說道。被公認是全球最具創新思維的企業3M,其公司原則十分簡潔有力:「寬恕失敗,獎勵成功」。

      安於現狀,才是真正的麻煩製造者!

      在我的企業演講結束後,偶爾會有聽眾來找我私下諮詢:
      「即使我們公司接受了人力資源管理諮詢,結果還是沒有改變。」
      「公司沒有給我努力工作的機會,我該如何是好?」

      有人哀聲嘆氣,有人甚至為此激動落淚。當然,他們的說法未必絕對正確,但聽見這些聲音,我還是感到心痛。你是否也曾像他們一樣,下定決心要挑戰自己能力的極限呢?

      不知從何開始,大環境開始出現一股莫名的風氣,決心跨越現實高牆的人,竟被視為「製造麻煩的人物」。一旦表現出積極推動某項計畫的態度,身旁同事立刻發出「不要沒事找事做,安分一點」的目光。再忍幾年就能升遷,何必惹是生非?也有人說再不久就退休了,做好原本該做的事就好。努力跨越現實高牆的人,竟被指責是「引發風波、加深矛盾」的人。

      在我實際從事顧問諮詢與演講活動,以及接觸多位新聞記者後,本來只是對現況感到惋惜,如今開始有了危機感。因為不論技術的有無、人才的多寡、當前發展的優劣,近來許多企業的「雄心壯志」正日漸消逝。奮不顧身地跳入問題中尋找解決方案的「鍥而不捨精神」,正是我們最欠缺的。正如日本電產的永守重信社長所言:「迅速、確實且堅持到底的人才日益珍貴」,這番話確實值得深思。

      抱怨「三十八度線」、「五六島」員工,退散!

      不論組織規模的大小,為了個人與企業的共同發展和成長所付出的努力,其本質大同小異。每個問題的出現,必然伴隨著解決該問題的解答,只要擁有找出解答的熱情與方法,任何危機都能安然度過。

      鍥而不捨找出解答的精神將可帶動組織,使自己更加強大,進而拯救組織內的同伴。我們應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個永不放棄解答、堅持到底的人,並且讓這樣的人才充滿整個組織。

      想要進行新的嘗試或改善某個問題,組織內必須有積極與他人溝通協商、懂得安撫成員及領導組織的人物。對於擁有「自己必須比他人付出更多時間與精力」、「必須成為主導改變的人」這等覺悟的人,都是組織不可或缺的人物。

      我們需要的不是抱怨「三十八度線」(南北韓停戰線,為一直線,意指業績平平)、「五六島」(釜山海岸線上的小島,視潮水漲落而有不同島嶼數,意指業績上下震盪)的人,而是分享成長果實的人。

      拙作《日本電產故事》出書後,獲得出乎意料的好評。許多大企業將此書列為改革的教科書,各地區中小企業的CEO讀過本書後,燃起「我們也辦得到」的強烈意志。每當我收到這些消息,內心總是激動不已。

      另一方面,也有不少讀者提出要求,希望能繼續介紹像《日本電產故事》那樣,值得我們學習且銘記在心的故事。

      如何改革自我意識,練就「非找出解答不可」的精神,具體方法已收錄在本書之中。不只是日本電產,本書還網羅企業之真實案例,探討何種類型的人才、什麼樣的組織風氣,才能真正拯救公司。

      當組織面臨危機或迎上一堵高牆時,每個人都必須共同克服組織的困境,以鍥而不捨的精神跨越危機,享受成果豐碩的痛快。本書就要為你指出這樣的道路,讓你成為在任何困境中,都是公司拼命爭取的好人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