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式的溫暖人情 楊照
京都總是像一場夢,而且是一場可以想到就再回去繼續做的美夢。
京都最迷人之處,在於給人一種時間停滯的信任感。鴨川總在那裡。金閣、銀閣寺總在那裡。南禪寺、疏水道總在那裡。二年?和清水寺總在那裡。京都大學對面的進進堂總在那裡。
錦市場也總在那裡。貨物繁密地流動,但那些店家卻總也一樣。賣柔嫩蛋捲的,賣烤魚的,賣片好的生河豚的。每次回去,那些美味都以一種今天難得遇到的忠誠態度等著你。
甚至京都最現代最熱鬧的街道,給人的感覺都不是變化,而是安穩。四條河原町的高島屋百貨不管陳列了什麼樣的新鮮商品,都給這些商品一種奇特漠然的背景,隨時提醒你,這些商品來了又去了,重要的是有些不來也不去,就留在那裡的氣氛,抗拒時間,與其接近人、毋寧更接近神靈鬼魂的氣氛。
高島屋最具代表性的部門,是手帕部。永遠有幾千條折疊得整整齊齊的手帕在眼前展開。只有少少幾種的形式,每條都規規矩矩方方正正,雖然有千百種花樣,但那花樣都是規矩反覆好好排列的。還有人在用手帕?那是一個逝去時代的遺留,留在一些人的皮包和口袋裡,連遺留的形式都極其低調寂靜。
四條過了河原町之後,就到了先斗町。這是京都的夜生活所在處。街頭入口一邊是連鎖咖啡館,另一邊就一定會留存著一家從大正年間開下來的小店,裡面賣咖啡、賣英式紅茶,最重要的,隨時播放著黑膠唱片傳來的古典音樂。小店隔壁的隔壁,是開陽亭,超過百年的老牌西洋料理店。
和所有夜生活中心一樣,先斗町當然也會有深夜從小店裡搖搖擺擺醉步出來的人們,但很奇怪,他們酒醉的身影好像也從來不會改變,跟去年、前年、五年前、十五年前看到的一模一樣。
還有一件奇怪的事,夜裡的先斗町讓你覺得就算帶了幼兒去,都不會擔心害怕。我知道,因為多年前,我曾經帶著才三歲的女兒到過先斗町。一個秋日的晚上,我們先在祇園看到了僅有的藝妓全身盛裝從街上匆匆行過,過了四條大橋,下到鴨川邊,還有幾隻鴿子在礫石地上遊逛,就成了女兒追趕嬉戲的對象。等女兒追得過癮了,我們上到先斗町,找到那家老店,上樓,在面對鴨川的桌前坐下來,點一鍋時令料理──銘荷鴨鍋,熱呼呼地享用。慢慢吃下秋季感受,走出來,先斗町完全沒有夜的威脅或墮落之感。
下一個秋日晚上,我們又到了先斗町,這回看到一家門小得幾乎看不到的店家門口,有幾個人拉起大衣衣領在排隊。查了一下,手上講談社的導遊書說這家店專長是傳統關西小菜,我們決定在隊尾站定。等了半個小時左右吧,進了店,才發現一屋子的人都在抽菸喝酒。原來所謂關西小菜,是下酒菜,這是京都式的居酒屋。
善意親切的老闆娘立刻解除了我們的不安。問我們小女孩吃過飯沒,我們說一家人都還沒吃呢,以為是要來這店裡用餐的。老闆娘說沒關係,介紹我們點了幾道拿手菜,菜上來時,每一道都是雙份。其中還有一道自製燻鴨,我們後來還點了第三份,把人家應該配酒的小菜狼吞虎咽拿來填飽肚子。
那次旅行,我們住在南禪寺邊的一家民宿式的小旅館。也是講談社導遊書上推薦的,在台北特別商請一位在日本長大的朋友幫我打電話預訂的。到了小旅館,一進門,接待的女士皺起眉頭來說:「我們這裡不接待小孩的啊!」我心猛往下沉,預訂時沒講清楚嗎?我們訂了五天的房間啊,而且正值楓葉季,要到哪裡去另外找飯店啊?
老闆出來了,蹲下來直視女兒的眼睛,用日語問:「你是調皮的孩子嗎?你會戳破紙門嗎?」孩子的媽媽翻譯了問題給她聽,她鄭重其事地搖搖頭說:「不會。」老闆竟然也就是說:「那沒關係。不讓小孩住,是怕戳破伯伯的紙床紙門,你不會這樣調皮,就可以住。」
小小民宿,只有三、四間房,早餐就圍了一個大桌一起吃。用餐前,老闆送白米飯進來,先大聲宣布:「這個小孩不調皮,不會戳破紙門,所以可以住在我們旅館裡,請大家好好疼愛她。」大家都笑了,而且每個人都特別過來稱讚不會戳破紙門的乖女孩。女兒雖然聽不懂日語,卻也知道自己成了注意焦點,表現得格外規矩。
第三天早晨,女兒賴床叫不醒,我們決定不叫她了,兩人去吃早餐。進到餐室,隔壁房的夫婦露出失望的表情,頻頻問為什麼沒看到我們女兒。邊吃邊聊,才知道他們今天要回九州島大分縣去了,本來特別帶了相機下樓,要拍女兒的照片留念。
如此盛情,我請他們吃完飯先回房,我去把女兒叫起來,帶去給他們拍照。女兒迷迷糊糊被我們帶去,坐在榻榻米上,拍了好幾張照片。
我們回到台北沒幾天,一份包裹寄到我辦公室,打開來裡面赫然是一張裝裱精美的我們全家福照片,還附了一張工整書法寫的日文問候信。這張照片,至今一直擺放在我們客廳的書架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