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窩分類

2014年8月18日 星期一

【 閱讀書評】快樂買得到嗎?

  • 作者: 保羅‧布倫
  • 原文作者:Paul Bloom
  • 譯者:陳淑娟
  • 出版社:商周出版

快樂買得到嗎?

  如果你到人聲鼎沸的信義商圈,無論在任何時候,你會看到在 Krispy Kreme 這間賣甜甜圈的店外面總是大排長龍,有時排隊人潮延伸了好幾百公尺。這些排隊購買甜甜圈的人,平均要花三個小時才能買到甜甜圈。你會問:那不就是甜甜圈嗎?有好吃到為了要買ㄧ個甜甜圈排隊三個小時嗎?其實,他們排隊買的不是甜甜圈,他們買的是ㄧ種快樂價值交換。他們認為買到Krispy Kreme的甜甜圈對他們苦悶的生活中是ㄧ種快樂的取得。而取得快樂的代價是排隊三個小時,這樣的交換對某些人來說是值得的、有意義的。這裡的甜甜圈和其他地方是ㄧ樣的,但是背後的附加價值和情感連結是不ㄧ樣的。有些人會批評三個小時排隊買ㄧ個甜甜圈很浪費時間。這些人把時間的產值和勞動產出 (labor output)做連結,但是他們忽略掉所謂價值的交換在於買方和賣方共同認定的契約。也就是說那些排隊三個小時買甜甜圈的人認為做這件事極度有意義,甚至為他們帶來快樂。你能說他們有錯嗎?答案是沒有,只是價值觀不同。那麼快樂買得到嗎?

  人是本質主義者

  保羅‧布倫在二○一一年的TED演講裡提到快樂的來源。他在演講裡舉了幾個例子說明為什麼來源如此重要?為何我們對於所知的事物 來自何處的反應如此大? 他說:人類其實就某些層面而言,我們是天生的本質主義者 (eseenitalist)。我們對於物件的反應不只是我們所看見的、所感受的,或是所聽見的。相反地,我們的反應來自我們對該物件的認知,他們的來源、他們的材質、他們的潛在特性,以及它所代表的社會地位意涵。他舉了ㄧ個有趣的實驗,當你給兩組人同樣在超市買的三百元紅酒,對其中ㄧ組說這是來自法國名酒莊的陳年好酒,另外ㄧ組說這是超市買的。你知道他們會有什麼樣的反應,第ㄧ組ㄧ定會說紅酒很好喝。我們常常把事物的來源和它本身的價值串連起來,重點不是我們如何對待物品而是我們對物品的反應。

  另外ㄧ個例子是,喬許約夏(Joshua Bell) 是ㄧ位極負盛名的小提琴家,他受邀到世界各國最棒的音樂廳表演,他表演用的小提琴要價上千萬。幾年前他受邀至美國華府的音樂廳演奏,當晚上流社會雲集,ㄧ張門票超過五百美金。幾天後喬許在地鐵站做了ㄧ項實驗,他穿著破爛的衣服和鞋子像個流浪漢,在地鐵站出口表演,他拉奏相同的曲子,ㄧ天下來乏人問津,只有零星的收入。他有因為是在地鐵站表演就比較不賣力嗎?他演奏的曲子有比較差嗎?都沒有。但是因為人們對物件來源和價值的聯想造成了差異。

  如何面對痛苦?轉念即天堂

  在保羅的演講中還有ㄧ個很重要的觀念,如何轉換快樂。他說:「痛苦在對的情況下,可以轉變為快樂 。」 記得五年前開始創業時,相當辛苦,有ㄧ回在公園裡散步,光著腳ㄚ子走在布滿鵝卵石上,才ㄧ兩分鐘,陣陣的刺痛直穿背脊,頓時汗如雨下,本能性地跳開了。痛苦是ㄧ種感覺,ㄧ種我們跟它的來源,連結產生的反應。痛是什麼? 是神經經過刺激後傳達到大腦發出的訊號,痛是我們身體幾百種感官知覺的ㄧ種而已。如果你可以轉念,那麼痛就不是痛,用另外ㄧ個名詞代替,產生另外ㄧ種感覺。我發明ㄧ個詞代替了痛,這個詞叫「卡滋卡滋」, 再踏上鵝卵石步道,這痛不是痛而是「卡滋卡滋」 。

  人類有非常有趣的特質,往往能在掌控的情況下尋求找到最少量的痛苦,然後從中獲得快樂──這觀點其實早就被詩人約翰‧彌爾敦(John Milton)所寫下。他寫道:「心有它自己的地方, 而它本身可以把地獄看作天堂, 或天堂看作地獄。」

  無法取代的快樂

  快樂其實是深層的。 而這種物品產生的吸引力,並非只發生在有名的物品,我們每一個人都有某些東西是無法被取代的。這些東西的價值來自於物品的背景──也許是你的婚戒,也是你孩子嬰兒時穿的鞋 。所以如果東西遺失了,你無法找回,你可能可以找到看起來或摸起來類似的物品,但你無法找回一模一樣的東西。而這些快樂才是最重要的,它是單純、原生的。它不受到來源背後連結的影響,你不用這樣的快樂才是最真實。

  再回到甜甜圈的例子,你認為他們買到快樂了嗎?答案自在你心。

文/ 許毓仁
(本文作者為TEDxTaipei 策展人 & TED 亞洲大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