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窩分類

2014年12月25日 星期四

一杯咖啡推動倫理消費



明日的餐桌:世界正在吃什麼?面對食安危機,我們需要美味的倫理與食物的正義

A Revolution at Your Table

  • 作者: 余宛如
  • 出版社:果力文化

    一杯咖啡推動倫理消費
    生態綠做台灣公平貿易的先驅

    走在可倫坡的街道上,商店與樓房大門深鎖,路上沒有行人。忽然間,我被一個行「進的部隊隊員攔下,用槍指著我,講著我聽不懂的語言,後來我出示護照,對方終於放我離開。原來斯里蘭卡爆發內戰,北方的解放軍塔米爾之虎在我抵達可倫坡的前一天,丟擲炸彈」……到可倫坡市區,事實上,我不是要去戰火之地,但已經在內戰之中,每每回憶那有如電影情節的一幕餘悸猶存。其實,開辦生態綠的過程中,驚險的遭遇不僅只如此。儘管有著許多無法預期的意外,我們為了追尋公平透明的產銷機制,多次冒險深入第三世界偏遠地區。我們深知要面。對的暴力不是槍或炸彈,而是貧窮,公平貿易則是我們的武器。
     
    從一場農業探索之旅開始
    二○○二年,台灣加入WTO後,似乎劃下了一個正式告別農業的時代,土地休耕、農村人口外移、農業勞動人口老化、農地非農化……,各種因農業衰退而引起的社會議題,像是農保給付與請領、農業金融,或是老農福利等,往往都要等問題無法再被忽略,農民一起北上台北街頭抗議時,才會被已經高度都市化的民眾聽見與看見。當時擔任立委辦公室研究助理的我,經常處理來自南台灣農村的各種請託案件,三不五時地,北上農民憤怒的呼聲在。研究室大樓的窗外怒吼在同一時空中,隨著全球暖化的問題蔓延,大眾環保意識逐漸高漲,從另一個環境保育的角度去觀照台灣農業的問題:過度榨取農作物經濟價值的同時,也壓榨了地力,而過度仰賴農藥與肥料的現代化農業,破壞了台灣的土地與生態。一股回歸有機農法、自然農法等改變農法。的行動與呼聲開始崛起,有一群熱血青年回到鄉村,用自己的力量試圖為農村尋找出路。
  • 從經驗中摸索改變的契機
    從大學就開始積極參與社會運動的徐文彥,一直是個熱血的青年,畢業後大部分的歲月都在台灣的環保組織工作,或是做與環境保育有關的社會運動,後來去英國唸書時,也是繼續深研環境社會學,尤其關於農業議題。徐文彥回台灣後,他大學時代認識的一些朋友,回到農村裡,嘗試著以「地方發展」的概念,來改善都市與鄉村發展失衡的社會問題。其中一個友人在幫一個社區逐漸凋零的農產品,尋找新的出路與市場,試著結合了生態保育的觀念與食物安全的訴求,並以部落格的經營方式,將生產過程透明的分享給許多網民,不僅找到。了一群讀者,也為小農找到新的契機不過,當附近農民看到他們成功的模式,也紛紛要求加入的時候,這個新興的模式,卻因為消費市場太小,容納不下更多的農民,只好委婉拒絕。二○○六年的徐文彥,正與朋友們發起一些有關農業議題的社會運動,召開「田觴」的記者會,指出台灣農地非農化的社會問題,以及農地的快速流失,不僅導致農村快速崩解,農村原本具有的社會功能跟著在消失當中,而農地汙染、農地蓋豪宅的環境問題,也威脅到台灣糧食生產的穩定與安全。於是徐文彥想起二○○三年在英國接觸到的公平貿易運動,直覺想更深入地瞭解這個國際性的消費者運動擴大倫理消費市場的手段與歷程。
  • 直觀式觀察,不一定帶來正確的知識
    那天,徐文彥與友人馮瑞麒(現為數位文化協會副執行長)在騎著腳踏車爬觀音山的時候,聊起了這個想法,讀NGO管理的馮瑞麒非常贊同,願意參與計畫,於是徐文彥下定決,心開始研究公平貿易。一開始舉步艱辛,當時國際公平貿易的發展完全沒有任何華文資料,徐文彥不僅得想盡辦法蒐集,還必須開始大量艱澀的閱讀,為了讓公平貿易的運動華文化他跟馮瑞麒一起合作,翻譯維基百科公平貿易的條目,展開挑燈夜戰的日子。當時他幾乎每。天都坐在書桌前,有時抽著煙,有時埋頭苦讀,常常苦思到大半夜,很少移動有一天,徐文彥看到了一個美國愛荷華大學著名農業學者克萊兒.亨里奇(Clare Hinrichs)的關鍵研究,她提出了一個觀念:「農業風險的公平分擔」。她指出,農業真正的問題是農民所面對的風險由誰來承擔?這些風險包含價格的波動、天災人禍、種出來的產品要賣給誰、能賣多少錢等。傳統的農業模式,風險都是農民來承擔,但是全球新興的四種以市場機制解決農業問題的模式:小農市集、社群支持農業(CSA)、有機認證與公平貿易認證,的確達到分擔農民風險的功能,只不過四種模式的影響大小,以及分擔農業風險的大:小,各有不同。

    ●小農市集:以規模來說最小,社區性居多,能夠分擔農民的風險最少

    ●社群支持農業(CSA):規模也小,地區型或是地域型多,但規模比小農市集大,因為多契作,所以分攤掉的風險也高。

    ●有機認證:規模可以大到國際,換句話說大規模的農業比較適合,而因為農民必須自。己承受休耕養地、農產減少的問題,所以分攤的風險較少公平貿易認證:規模可以大到國際,提供農作預付款、保障收購價、社區發展金、有機獎勵金等機制,是最有利農民、分攤掉最多農業風險的模式從克萊兒.亨里奇的研究中,徐文彥也看到了農業系統性的問題,這不是單一個案所能處理的,而改善這個系統性的問題,有賴於一個願意與農民分擔農業風險的倫理消費市場如果沒有深入研究農業的議題,也許他今日只會看到現象,如今他更確定下一步,是要找到。公平貿易運動的工具與消費者溝通,推動倫理消費的文化。
  • 立定目標推動倫理消費教育
    國際公平貿易運動已經有六十多年的歷史,一開始是以扶貧的概念在富裕國家銷售貧。窮國家的手工藝品,以扶持落後地區的發展在一九八○年代,公平貿易體系裡的農產品銷售快速取代手工藝品,而許多公平貿易的倡議者也開始思考,如何用公平貿易的農產品來回、應與抵抗自由貿易對貧窮國家的農產品傾銷打擊貧窮國家的發展機會。於是公平貿易運動逐漸針對農產品發展出一套認證機制。而真正讓公平貿易農產品躍上主流市場的,就是背後這一套認證機制。

    事實上,公平貿易的農產品只限於在小眾的商店裡銷售,當時沒人相信這個市場可以擴大。一九八八年,荷蘭展開了第一個公平貿易標籤行動,在公平貿易的咖啡包裝貼上一個公平貿易標籤,來與一般商品區隔,沒想到大獲好評。因此各地推動公平貿易的組織也紛紛仿效。但到了一九九○年代,因為公平貿易的標籤過多,消費者難以辨別差異,造成了公平貿易農產品第二次的銷售危機,於是一九九七年,公平貿易運動的有識之士聚集在一起,決定共同推出單一一套公平貿易標準,以及唯一一個認證標籤,以利消費者辨識。當二○○二年新的標籤在世界各地共同推出後,國際公平貿易農產品的銷售額每年有兩位數字的成長,逐漸成為歐美新興的公平貿易消費風潮,跨入主流市場與日常生活中。

    徐文彥從這裡看到,一套可責、透明、可追溯的認證機制,才能取得消費者的信賴,同時對農民真正產生影響與改變,而單一的認證標籤,能獲得消費者的認同情感,成為一個強大的推動工具。為了讓消費者瞭解自己的消費力量,進一步善用消費力量改變世界,看到道德商品背後的價值而不是價格。徐文彥認為引進國際公平貿易的認證,推動消費者對公平貿易運動的認知,會是提升倫理消費的有力方式。
  • 取得認證,讓台灣走到國際
    但光是有認證似乎仍然不足,如果公平貿易的產品推不出去,就沒辦法證明倫理消費可行。於是徐文彥想了半天,決定引進公平貿易咖啡,因為咖啡僅次於石油,是全球第二大貿易量的商品,影響全球兩千五百萬名小農的生計,同時台灣每年喝掉非常多的咖啡,應該要鼓勵消費者替換。於是徐文彥展開行腳,拜訪可能合作的咖啡商,但事與願違,徐文彥花時。間拜訪的一些咖啡業者,並沒有申請國際公平貿易認證的意願徐文彥不想放棄,開始跟我討論創業的想法,我因此也開始想像公平貿易在台灣推動的可能性。有一天,徐文彥跟幾個好朋友聚會,提及想要成立一間公平貿易咖啡公司,沒想到大家認為這是應該要做的事,於是很快的,成立生態綠的第一桶金一百五十萬湊齊了,二○○七年四月登記成立了生態綠商業有限公司,準備國際公平貿易認證的申請,以及聯繫生產者進貨的事宜。

    不過,國際公平貿易組織(FLO)對於我們申請認證,並不如想像中的熱切與快速回應,我們等了許久,對方才緩緩地回信說明,對於授權給台灣,他們當時沒有任何法規可以沿用,必須另立一套授權給非會員國的辦法,等到辦法出來才能讓我們加入,並且授權產品認證給生態綠。二○○七年八月,剛好國際公平貿易組織的專員到香港推廣公平貿易,於是。我們也跑到香港,進一步跟她確認進度,當時生態綠仍然是前途未明在這段時間,我離開了前一個公司。曾擔任國際有機保養品行銷經理的我,在國際公司的原料產地體驗到純淨生活的美好,也看到了不同的農業價值。加上擔任國會助理時,看到許多台灣農業與社會問題,也許是心裡一直在尋找解答,當時覺得公平貿易在台灣尚未被認知,應該可以有人來實踐看看。於是我開始積極地參與生態綠的籌備工作,與徐文彥持續鑽研咖啡的技術與知識,聘請了知名部落客How規劃生態綠網站,並且尋找國際公平貿易組織中,願意出貨給我們的咖啡豆生產者到了當年的十二月,我們終於取得華文地區第一批的認證資格,但手頭上的現金,只剩下三十幾萬。
  • 而成為公平貿易商,不僅要繳交認證費、標籤授權費、年費……等,要以國際公平貿易組織規定的保障收購價跟農民採購,而每一次的交易,都必須在國際公平貿易組織的稽核下,確保交易的透明與可責,為農民與消費者把關。而每一筆採購必須額外支付一筆社區發展金,交由農民合作社決定如何使用,例如讓小孩可以唸書,建設醫療診所或是學校,或是讓女性得以就業……。當購買有機認證的原物料時,還必須再支付一筆有機發展金,鼓勵農民持續以永續的方式生產,保護環境。
    一杯咖啡多少錢?由你來決定
    在一開始開店,我們就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由消費者來決定咖啡的價格。因為我們希望顧客看到的是咖啡背後的價值,而不是價格。很多客人喝完咖啡後,習慣性地低頭掏錢問我們價格時,一聽到要自己定價,都會嚇到抬起頭看著我們。甚至還有顧客說:「這是在考驗我的人格值多少錢嗎?」許多顧客也因此打開話匣子,跟我們聊了起來,有時候一聊就聊。兩、三個小時,也更瞭解公平貿易與我們的想法大部分來的顧客,都會給到一杯一百元以上,但也有每次都丟下三十元,然後點拿鐵坐一天的顧客。我們收到最低的價格紀錄是二十元一杯,最高是一千五百元一杯,無論是付費最低還是最高的,都只來過一次而已。這樣自由定價的方式,大概也嚇跑了許多人,但我們默默地推動到二○一二年才結束這種做法,因為我們發現會來的顧客很固定,已經沒有必要。用這樣的方式去教育顧客,也看到了越來越多人對公平貿易有逐漸提高認知的現象。
  • 公平貿易接地氣,好樣綠上場
    原本我們就規劃未來的生態綠將會開發台灣的產品銷售,不過八八風災後,加速了我們的動作。八八風災過後的第八十八天,在中國人壽的贊助下,我們與綠農的家、台灣企業社會責任協會、利群會社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發起了好樣綠專案,開始推廣台灣的生態水果,所謂的生態水果,是強調草生栽培,保護台灣土地,並且通過SGS檢驗的新鮮農產品。
    以台灣芒果為例,芒果是極具經濟價值的水果,但也是季節性的水果,目前台灣芒果的生長從台南一路南下到屏東。每到產季,農民紛紛搶收,以免消費旺季一過,芒果的價格就跌落。為了經濟產值,以及降低種植成本,農民習慣使用除草劑。所以在芒果產地,可以看到光禿禿的土地上,種著一棵棵的芒果樹。像是屏東的枋山,因為除草劑的關係,沒有植被包護土壤,一到颱風季節土壤就跟著風雨流失,成為嚴重的生態問題。另外,如果土壤不夠。肥沃,農民收成就不好,或是不得不更依賴化學肥料,變成一種惡性的循環。

    不過這樣分支出去的業務,吃掉了生態綠許多管銷成本,但推廣的效果卻很有限,於是我們把好樣綠進化成2.0版,開始用這些水果做成店頭的甜點,長期在生態綠的咖啡館裡採用。二○一四年,我們逐漸規劃了一條台灣的產品線,除了友善生態農法的堅持外,也將以契作方式分擔農民的風險,同時希望能夠逐漸有兼顧台灣土地、生態與社會倫理的產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