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路客!抓緊行動時代的閒逛商機
移動者マーケティング : 移動を狙えば、"買う"はつくれる
- 作者: 加藤肇, 中里榮悠, 松本阿禮
- 原文作者:KATOU Hajime,NAKAZATO Eiyu,MATSUMOTO Arei
- 譯者:詹慕如
- 出版社:高寶
多數購物都在移動中決定
案例一獨居的二字頭粉領族,A小姐
出社會後已經四年。進公司以來也漸漸習慣工作內容,懂得掌握生活和工作間的平衡感。
今天我也迅速完成了工作,準時離開位於品川的辦公室。坐在山手線的電車裡,拿起智慧型手機刷一下臉書頁面,看看今天有沒有什麼新鮮事。
看著看著,心裡逐漸湧起一股衝動:「糟了,突然好想去Lumine……那在新宿車站提前下車吧!」
我發現自己最近好像經常在下班途中,一時興起突然下車。現在我最愛逛的地方就是新宿的Lumine百貨,有時候一星期還會去兩到三次。我自認是個相當虔誠的Lumine信徒,因為Lumine的空間,真的好適合放空腦袋隨意亂逛。
以前放假日經常跟男友花一整天的時間去買東西,但是最近已經很少這樣了。雖然現在跟男友交往得也很順利,可是不會再像過去那般衝勁十足,特地跑去購物。所以最近我買東西通常一想到就馬上去買,有時候感覺是Lumine自己在呼喚我,本來沒打算去,但一回神才發現自己已經站在店裡……尤其被上司責罵的時候,更是百分之百進入這種模式。
在Lumine看的通常是穿去公司的正式服裝,不但很適合利用零碎的時間去閒逛,又能根據當時身上穿的上班服裝來搭配,可以很迅速地挑選,買東西非常方便。最近我又特別喜歡Lumine2裡的ISETANMiRROR(伊勢丹企劃的化妝品店),雖然我常常會衝動購物,不過很多時候最後什麼也沒有買。
如果今天東逛西逛的,沒什麼收穫,這種日子我就會到星巴克去進行「一人反省會」。有時候,光是一時興起隨便亂逛,也很有排解壓力的效果呢。
從新宿車站再次搭上山手線。啊!真不想就這樣空手回家。對了,不如就到附近的TSUTAYA去借DVD回家,用韓流來撫慰我的心靈。然後繼續再到附近的7-11買洋芋片,我看一不作二不休,乾脆再加上「獎勵冰淇淋」吧!
心情漸漸High起來了。我真是個不甘寂寞的女人呢。
這樣看起來,決定購物的因素似乎是當時的氣氛與心情。買不買東西,都要看當時的精力、體力、時運吧。老實說,我反而不會事先擬定購物計畫。說我沒有仔細考慮?其實好像真是這樣,但是大家或多或少都是這樣的吧?而且話說回來,買東西已經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了,其實我根本不覺得需要計畫啊。
案例一獨居的二字頭粉領族,A小姐
出社會後已經四年。進公司以來也漸漸習慣工作內容,懂得掌握生活和工作間的平衡感。
今天我也迅速完成了工作,準時離開位於品川的辦公室。坐在山手線的電車裡,拿起智慧型手機刷一下臉書頁面,看看今天有沒有什麼新鮮事。
看著看著,心裡逐漸湧起一股衝動:「糟了,突然好想去Lumine……那在新宿車站提前下車吧!」
我發現自己最近好像經常在下班途中,一時興起突然下車。現在我最愛逛的地方就是新宿的Lumine百貨,有時候一星期還會去兩到三次。我自認是個相當虔誠的Lumine信徒,因為Lumine的空間,真的好適合放空腦袋隨意亂逛。
以前放假日經常跟男友花一整天的時間去買東西,但是最近已經很少這樣了。雖然現在跟男友交往得也很順利,可是不會再像過去那般衝勁十足,特地跑去購物。所以最近我買東西通常一想到就馬上去買,有時候感覺是Lumine自己在呼喚我,本來沒打算去,但一回神才發現自己已經站在店裡……尤其被上司責罵的時候,更是百分之百進入這種模式。
在Lumine看的通常是穿去公司的正式服裝,不但很適合利用零碎的時間去閒逛,又能根據當時身上穿的上班服裝來搭配,可以很迅速地挑選,買東西非常方便。最近我又特別喜歡Lumine2裡的ISETANMiRROR(伊勢丹企劃的化妝品店),雖然我常常會衝動購物,不過很多時候最後什麼也沒有買。
如果今天東逛西逛的,沒什麼收穫,這種日子我就會到星巴克去進行「一人反省會」。有時候,光是一時興起隨便亂逛,也很有排解壓力的效果呢。
從新宿車站再次搭上山手線。啊!真不想就這樣空手回家。對了,不如就到附近的TSUTAYA去借DVD回家,用韓流來撫慰我的心靈。然後繼續再到附近的7-11買洋芋片,我看一不作二不休,乾脆再加上「獎勵冰淇淋」吧!
心情漸漸High起來了。我真是個不甘寂寞的女人呢。
這樣看起來,決定購物的因素似乎是當時的氣氛與心情。買不買東西,都要看當時的精力、體力、時運吧。老實說,我反而不會事先擬定購物計畫。說我沒有仔細考慮?其實好像真是這樣,但是大家或多或少都是這樣的吧?而且話說回來,買東西已經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了,其實我根本不覺得需要計畫啊。
你現在的購物,有幾成是「計畫性」的呢?請試著回想最近一次購物情況。許多購物經驗,應該都是屬於短時間內決定的「突發事件」吧。
決定購物的時間點,可能是在早上的通勤電車裡、在工作中慢慢一點點湧現出的衝動,也可能是在回家途中突然出現的念頭。
購物行為當然會受到經濟狀況和時間充裕與否的影響,但更多情況是:受到當時的氣氛或身體狀況、當天的天氣,或者店裡擁擠的程度、路口是紅燈還是綠燈等這些極微小條件的影響。
我們分析了在2009年所實施的網路調查「首都圈購物調查」,該調查收集了首都圈生活者(18~49歲)共2,750人,在一週內的購物模式(約3萬件)。
結果發現,決定購物的時間點中,「看到那間店時」或者「離開前一個地點後的移動途中」,占了整體的四成;另一方面,「在前一天之前已計畫好」的購物,僅占了兩成。由此可見,現今時代中的購物,大多是由非計畫性、衝動購物所構成的。
其實以前我們早已認知到「非計畫購買」的案例為數不少,很多人來店之前並未計畫購買,來店之後卻實際購買了。對於居住在都市的人來說,會實際光顧某間店,往往出自於非計畫性行動。
不過這裡所謂的「非計畫性」,指的是「在移動中」決定購物。在開始移動之前,目的地原本不是某間店,但是在開始移動後,卻因為某些原因改變目的地,讓某間店成為移動的目的地。
A小姐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她在下班途中的電車內臨時起意,把目的地從自家改為Lumine;之後出現的錄影帶出租店、便利商店也一樣,都是在移動中突然出現的目的地。
這種非計畫性來店,特別在類似A小姐這種擁有自家以外據點(以A小姐來說是公司)的通勤族或通學者的身上特別明顯。根據我們的調查,首都地區通勤族下班後的來店行動,有三分之二是在移動後才決定的「非計畫來店」(請參考專欄1「下班途中繞道閒逛現狀」)。總之,有很大部份的購物,是在移動中突發性決定的。
所以我們認為,「移動場景對於「到哪間店」、「買些東西吧」這些面向的決策和選擇,確實是至關重要的因素。
移動就是行銷機會
生活者一天中會有好幾次的移動場景:從自家外出,移動次數至少有來回兩趟;如果途中繞道去其他地方,移動次數總共有三次。如果有公司或學校等除了家以外的固定據點,並且以這些地方為起點來回行動,那麼移動次數又將大幅增加。
決定購物的時間點,可能是在早上的通勤電車裡、在工作中慢慢一點點湧現出的衝動,也可能是在回家途中突然出現的念頭。
購物行為當然會受到經濟狀況和時間充裕與否的影響,但更多情況是:受到當時的氣氛或身體狀況、當天的天氣,或者店裡擁擠的程度、路口是紅燈還是綠燈等這些極微小條件的影響。
我們分析了在2009年所實施的網路調查「首都圈購物調查」,該調查收集了首都圈生活者(18~49歲)共2,750人,在一週內的購物模式(約3萬件)。
結果發現,決定購物的時間點中,「看到那間店時」或者「離開前一個地點後的移動途中」,占了整體的四成;另一方面,「在前一天之前已計畫好」的購物,僅占了兩成。由此可見,現今時代中的購物,大多是由非計畫性、衝動購物所構成的。
其實以前我們早已認知到「非計畫購買」的案例為數不少,很多人來店之前並未計畫購買,來店之後卻實際購買了。對於居住在都市的人來說,會實際光顧某間店,往往出自於非計畫性行動。
不過這裡所謂的「非計畫性」,指的是「在移動中」決定購物。在開始移動之前,目的地原本不是某間店,但是在開始移動後,卻因為某些原因改變目的地,讓某間店成為移動的目的地。
A小姐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她在下班途中的電車內臨時起意,把目的地從自家改為Lumine;之後出現的錄影帶出租店、便利商店也一樣,都是在移動中突然出現的目的地。
這種非計畫性來店,特別在類似A小姐這種擁有自家以外據點(以A小姐來說是公司)的通勤族或通學者的身上特別明顯。根據我們的調查,首都地區通勤族下班後的來店行動,有三分之二是在移動後才決定的「非計畫來店」(請參考專欄1「下班途中繞道閒逛現狀」)。總之,有很大部份的購物,是在移動中突發性決定的。
所以我們認為,「移動場景對於「到哪間店」、「買些東西吧」這些面向的決策和選擇,確實是至關重要的因素。
移動就是行銷機會
生活者一天中會有好幾次的移動場景:從自家外出,移動次數至少有來回兩趟;如果途中繞道去其他地方,移動次數總共有三次。如果有公司或學校等除了家以外的固定據點,並且以這些地方為起點來回行動,那麼移動次數又將大幅增加。
當然,移動次數可能因人或者因為天時而有差異,不過平均一天的移動次數應該達到相當可觀的數量。比方說,一個平凡上班族的一天(平日),假如當中因為工作必須外出拜訪客戶,又在回公司時順路去了便利商店,光是這樣的移動次數就有五次。
而我們認為,這些移動行為,其實存在極大的行銷機會。
如同前面所述,都市生活者為了滿足在移動場景中所產生的需求和心理,會在移動中立即做出決定,並且在移動的動線上購物。這時候,他們並不是為了購物而移動,反而是因為移動而產生了購物行為。
換句話說,夾在購物前後的移動行為,限制了一大部份的購物行為。仔細想想,移動行為其實是購物行為的一部份,因為生活者必須要進入店裡,才會變成「購物客(Shopper)」。可是,既然被這麼多店舖包圍、經常衝動性地光顧這些店舖,那麼就算移動中的生活者並非以購物為目的而移動,也算是某種購物客,可以視為「潛在購物客」吧。
生活者在一天中會面臨許多次移動場景,成為「潛在購物客」的狀態,而「移動者行銷」便企圖瞄準這種狀態。
這是一個由生活者來主導市場的時代。當消費者對商品的需求減少,但卻永遠有充足的供給;再加上商品的相關資訊豐富繁多,人們被許多選項包圍,買或不買、要買什麼都是自由的,以致現在手中持球的,無疑是生活者。
在這樣的時代中,不管企業端如何絞盡腦汁,要控制消費者都需要相當龐大的能量。
既然如此,能不能著眼於生活者自發性從事的活動(也就是移動行為),並且加以巧妙利用呢?如何把「知道」、「喜歡」,立即化為實際的「前往」、「購買」等行動,就是移動者行銷所要創造的終極目標。
而我們認為,這些移動行為,其實存在極大的行銷機會。
如同前面所述,都市生活者為了滿足在移動場景中所產生的需求和心理,會在移動中立即做出決定,並且在移動的動線上購物。這時候,他們並不是為了購物而移動,反而是因為移動而產生了購物行為。
換句話說,夾在購物前後的移動行為,限制了一大部份的購物行為。仔細想想,移動行為其實是購物行為的一部份,因為生活者必須要進入店裡,才會變成「購物客(Shopper)」。可是,既然被這麼多店舖包圍、經常衝動性地光顧這些店舖,那麼就算移動中的生活者並非以購物為目的而移動,也算是某種購物客,可以視為「潛在購物客」吧。
生活者在一天中會面臨許多次移動場景,成為「潛在購物客」的狀態,而「移動者行銷」便企圖瞄準這種狀態。
這是一個由生活者來主導市場的時代。當消費者對商品的需求減少,但卻永遠有充足的供給;再加上商品的相關資訊豐富繁多,人們被許多選項包圍,買或不買、要買什麼都是自由的,以致現在手中持球的,無疑是生活者。
在這樣的時代中,不管企業端如何絞盡腦汁,要控制消費者都需要相當龐大的能量。
既然如此,能不能著眼於生活者自發性從事的活動(也就是移動行為),並且加以巧妙利用呢?如何把「知道」、「喜歡」,立即化為實際的「前往」、「購買」等行動,就是移動者行銷所要創造的終極目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