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窩分類

2014年7月23日 星期三

【閱讀書摘】天堂經驗何處尋?以天堂經驗取代快樂的追尋

天堂經驗何處尋?以天堂經驗取代快樂的追尋

靈性追求者明白,有種快樂是平靜永恆的,這是迥異於表層覺知受外在刺激下所得到的快樂。因此,我將重新定義「快樂」。

試問,成道者,無論是佛陀、或是耶穌,於外表及肉體上所經驗的痛苦,難道是自找的嗎?以佛陀為例,祂貴為王子,養尊處優,身處於應有盡有的物質天堂中。然而,為何祂會捨棄榮華富貴一心求道呢?原因是,祂想尋找一種快樂,而此快樂,遠高於物質層次所能得到的快樂,此即為天堂經驗。

數千年來,這條追尋之路從沒間斷,而他們心中對於成道的信心來自在道上的喜悅,我稱這種喜悅為「天堂經驗」。

天堂經驗所經驗的平靜喜樂,是由內而發;而外在的事物,則皆是在協助內在呼應與感受此種快樂。所以你必能理解,「捻花微笑」的境界正是在這種內外平衡和諧的天堂經驗裡。然而靈性追求者他們「樂在其中」的狀態,與因被外在刺激而得的快樂到底有何不同呢?

✪向內尋找,是打開天堂經驗的共通語言

靈性追求者試著向外尋找天堂,最後發現,只有向內尋找,方有天堂。事實上向內追尋比向外追尋更為困難,因為向外追尋有外物可依,向內只有自心可得。然而自心無形無相,無處可依,所以向內心追尋天堂真是猶如登天之難呀!但這些靈性追求者早已深知:向外雖有外物可依,然而外物不能永恆,所以這條路必定成空。雖然困難,不過向內之路才有永恆的曙光,於是乎專心向內心追尋,來打開永恆的快樂──天堂經驗。

快樂不等於天堂經驗

表層覺知的快樂不等於天堂經驗,因此,我以天堂經驗取代快樂,用以形容「終極快樂」。人們對於快樂兩字,並不陌生。然而,快樂似乎並未被妥善定義,僅有籠統的概念。

✪不能使內心平靜的表層快樂為娛樂

不能使內心達到平靜的表層快樂,稱為娛樂。儘管如此,有時為了使人達到快樂,仍需藉助娛樂的效果。

人們在尋找快樂時,會出現一種現象:快樂像條曲線。無論是尋找物質或是兩性關係的快樂,攀爬上去後,便快速跌落下來。快樂,似乎沒有絕對值,人們永遠在追高。例如,今天有五塊錢,明天有七塊錢,因為多兩塊錢,所以快樂;倘若今天有五塊錢,明天依然是五塊錢,因無差距,所以不快樂。你是否發現,此種快樂,將會是永無止境的追高?於是,便出現有人汲汲於買城堡、有人汲汲於買私人飛機……雖然這些人都是在追尋快樂,但試問,這種浮動追尋快樂的過程能得到真正的快樂嗎?又到底有誰真正經驗不是表層覺知的快樂而是天堂經歷的極樂呢?而人身經驗天堂經驗又是什麼感覺呢?接下來我們來看看有此經驗的人是如何描述天堂經驗的。

天堂經驗的共同點

綜合前述,我歸納出天堂經驗的共同點,以讓我們更了解天堂經驗發生的條件與面相:

1不再受身體的限制,知道肉身及物質世界是不自由的

此點不同於一般主流觀念。舉例來說,父母常責備子女的一句話是:「你做這些能當飯吃嗎?」「飯」就是肉身和物質。人們認為,必須要緊抓住一些事物,才有全然的安全感。而有天堂經驗者,經歷過不受肉體限制的自由後,發現自己是無邊無際的,並且本自具足,自身即擁有所需的一切,也因此改變緊抓外物不放的固有價值觀。他發現自己的存在與感知可以不受身體與物質的限制,所以自然無需依藉外物(包括身體)的存在才能擁有安全感。

2體驗到合一,無分別的自我新定義

從小到大,我們被教育你是你、我是我、他是他,將你、我、他區分得相當清楚。這是自我認同與識別,也是最基礎的自我認定。然而,在天堂經驗裡,你我他是不分的。這種沒有分別的全新感知,則完全顛覆了長期被建立的「我」的概念。因為經驗了合一,所以理解沒有一件事是獨立於你,也沒有一件事或人是與你無關的,所以什麼是「我」,在天堂經驗裡被重新改寫,原始的自我定義也被瓦解。

3體驗超於五感之外,而五感又全然滿足的極樂世界

天堂經驗是在五感之外的感知(五感指的是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說得更正確點,天堂經驗的強烈程度能夠滿足五感及五感之外的全部感知。通常,人們會以五感去感受外在的一切,而所感受的事物也就僅止在五個感官中。例如,用眼睛觀看,所看見的事物,相當有限。而在經歷天堂經驗時,所體驗及目睹到的是超越五感的滿足。經驗者於是明白,最美好的事物,並不在五感裡,而是超於五感之外,這時他才能感覺到「靈魂」的存在,以及「精神體」的作用。。

這點很重要,因為現代人追求聲光刺激,追求更好的物質,都只是停留在滿足五感而已。但是,五感有其局限。若是經歷過天堂經驗後,會發現有無極限的事物,便不再執著追求感官的滿足,而開始追尋更深邃與更全面的感知,以及更永恆的快樂。

4看見自己並不孤單,而且愛的感知極為具體

日常生活中,愛如空氣。人們在表層意識知道它存在,但是卻無法形容也難以具體描述它。天堂經驗使人體驗到,被無條件的愛包容的感覺可以是如此明確。當你經歷天堂經驗時,愛是很具體、很具象的,愛能夠是一種明確的感知,那可能是用光、聲音、溫度或是以流動的感覺呈現,但無論何種形式,愛是具象同時也具體的覺受。

5極度的美感經驗

「美」的感受,其實是人間最具精神價值的具體覺受。然而天堂經驗所帶給當事人的,往往是人間所能感受到「美感」的數倍之多,甚至無法計數。這種極度的美感經驗,可能是景色的美好、也可能是能量的溫暖,甚至是情感與愛的一種完美與和諧。這種極度的美感經驗,也是讓經驗者難以忘懷的原因之一。

6沒有任何負面的感知

天堂經驗使人發現,在經歷五感經驗時,與一般人們在經驗生活時相當不同。一般的生活經驗縱使是好的感受,仍不免會夾雜情緒,這些複雜的感知形成五味雜陳的懷疑、恐懼、匱乏、害怕、不安等。但是,在經歷天堂經驗時,完全沒有任何負面的情緒,全然是以「接受」「信任」「交付」這樣的開放性去領受天堂經驗。

7放下所有過去的悲傷

天堂經驗使人發覺,過去所經歷的悲傷都已不重要,因為天堂經驗似乎是一個強而有力的療癒過程,能讓人理解過去所有的悲傷不僅有意義,並領悟悲傷並非事實而僅是自己的認定。因為體會其實並沒有真正的「傷」,所以也沒有「受」,也因此能放下過去悲傷的記憶。

以上七點是天堂經驗的共通性,所以你若有一些神奇的經驗能吻合這些共通性,那你可能也經驗過天堂了。然而由這七個共通點你也可以看出,極樂境界確實與一般的「得意忘形」與「樂不思蜀」截然不同。接下來,我們來看看,經歷過天堂經驗的人,他們的人生觀會有什麼樣的改變。

微觀的天堂法則—個人的豐盛之道

豐盛是天堂的本質,然而天堂與蓋婭智慧卻非一蹴可幾。要將天堂的本質降臨在我們的真實生活中,就要將前面的豐盛之道提煉並轉化為個人的價值觀,屬於你真實的豐盛,才能發生。這當然也是一種高階智能與精神體的顯化。然而豐盛卻一直被誤解為是靈性修持的阻力,並視匱乏與苦是成道的必經過程。不可否認,入世間的苦痛是釀造「出離心」的基本配方,但是使自己願意靈性覺醒的「精進心」卻是來自對真理之美的震懾與回歸天堂的渴望。如同在第一堂所描述的,靈魂成道的動力來自鞭子或是蘿蔔,正因此若沒有真正了解豐盛的真諦,我們一定會不斷看見物質與心靈呈現勢不兩立的二元狀態,甚至任由人曲解將心靈與物質關係簡化到純綷是念力造作,或粗糙地將心靈與物質畫上等號。

金錢僅是物質能量的介質之一,且與個人的豐盛為正相關,而非絕對相關

一提到個人的豐盛,首先第一個被大部分人所認同的,不外乎為金錢的力量。金錢是人類經濟衡量價值的工具,也是一種物質能量的計算方式;然而金錢制度卻無法衡量某些與真正豐盛相關的因素,例如:健康、個人魅力與命運。金錢其實是一種片面的能量,一旦超出金錢所能度量的範圍,全部都成了「無價」或「一文不值」。所以真正創造個人的豐盛,金錢只是其中一個介質,生命的豐盛還得靠自己如何將金錢拿來「兌現」,才能使豐盛再現。有錢的人不一定是物質豐盛的人,有錢更不一定能讓自己的生命豐盛,而物質豐盛也不見得一定要很有錢,用一個守財奴與快樂的原住民作對比,我們就能看得更清楚,金錢只是個介質並不一定能兌現成豐盛的物質。

「協同」+「創造」,也是個人物質豐盛的不二法門,然而協同與創造的能力是考驗心靈的重要指標

能與環境協同、與時機協同、與社群協同,早已是我們個人如何看待與管理小我的大智慧。一個懂得如何協同、何時協同、用什麼方式協同的人,必定充滿睿智與洞見,也必定擁有較高階與更寬闊的思維能力。「創造」的前身即為「創意」,這不也正是我們常能在創意人身上發現其心靈活躍、能正面思維並擁有熱情的特質。能協同與創造的人,與精神體活躍、充滿愛與動能且靈性充滿的靈修者的特質往往不謀而合。所以能不能協同創造,當然與一個人的心靈豐盛有關。

金錢最大價值化後能滋養心靈,而心靈的富足又能使協同創造再發生形成金錢的加值

金錢能買到什麼?這真是因人而異。有些人用金錢買到物質,享受到物質所提供的滿足,僅此而已,這是金錢買到的「經驗」。然而不是每個經驗都能成為深刻的感受與感動,更不是每個經驗都有「意義」,所以人們使用金錢所換得的經驗並不全能使心靈得到擴充與提升。當然心靈的提升不見得須靠金錢,然而若金錢能使身心靈皆滿足便能夠最大價值化金錢的使用。當金錢能換出意義時,「無價」將被產出。如同前幾堂課所言,這個最大價值化的過程也是一種內感知的過程,必須要靠心靈力量的轉化。意義是靈魂的食糧,金錢購買物質,直到有意義時,才讓靈魂擁有食糧。當人們的靈魂因食糧而被滿足時,就會充滿愛與動能,並能感受這是一個美好的世界,此時就能協同創造,並達成物質的豐盛,最後再轉化並為金錢加值。而一個不快樂、不幸福,和充滿負面情緒的人,將無法協同,他的豐盛至此,就會受到阻斷。

所以當人們由金錢、購買物質,得到經驗,而不再深化為意義的時候,所得到的就僅只是物質的享受,靈魂是不會被滿足的,若只為一直重複這個過程,將賺錢當成人生中最重要的事,這個看似金錢循環的過程,但對生命而言,其實創造了各種面向的「浪費」。就算這真的能在金錢上得到豐盛,然而對以精神體為核心的生命而言,卻一點也無法從浪費的生命中獲得應有的豐盛。

創造個人物質豐盛的具體策略

提到心靈與物質相互影響的豐盛之道,我們看得出內化的心靈豐盛與外在的金錢豐盛,事實上能夠虛實互換。就像兩股不同的能量都能被視為創造自我實相的工具,孰重孰輕就依各人的智慧讓完美的調和成為一種「選擇」。更具體地說,一個心靈豐盛的人,懂得這個天堂法則後,如果他選擇要以物質豐盛做為呈現,要將其內化的能量轉化為物質能量並非難事。所以當一個人將要離開物質匱乏的狀態時,可以將協同創造的豐盛法則,「降解」為更具體的豐盛策略,讓自己開始邁向豐盛之道。

策略1:解構、重組、創新

先「解構」匱乏,「重組」本體,即能找到「創新」的立基點。物質匱乏的狀態是需要先被解構,才能找到真正匱乏的原因,找到在匱乏背後不被人們看見的真價值。有些匱乏是因為大環境所造成的,有些則是個人因素甚至是命運;然而每個靈魂本質都有其存在的價值,生命的本質並不立足於匱乏之上。所以因解構而看懂了匱乏並非本質而是需要有些改變的歷程時,就是踏出離開匱乏的第一步了。在看懂了自己不被外界看見的價值後,你就會驚訝的發現,人是不可能沒有資源的。而這裡所謂的資源,不見得是物質,有的是時間,有可能是勞力,也可能是創意;縱使你沒有第一桶「金」,也必定能找到上天賜與你與生俱來的第一桶「無形金」。而解構至此,真正的有形與無形資產就被自己提煉出來,屬於主流不能看見價值的「本位」也因此被重組出來。以我自己為例,當年,一離開學校就為家裡負擔龐大債務的我,花了好長的時間在思維上解構因匱乏而生的恐懼,我看見自己還很年輕,充滿創意,對人有熱情,所以我找到自己擁有資源的本位,於是立刻跳入我的第一份工作「業務員」,第一個月就成了銷售冠軍。當這種本位被重組而離開匱乏的思維後,「創新」就有了立基點,於是便可利用「創新」讓自己提煉出的資源被看見、被對價,進而進入金錢回流的能量裡。例如南美的哥倫比亞經濟貧乏,整片山林除了砍樹外無可對價,但當地的年輕人開始把別人看不到的價值,利用森林本位的資源來創新獲利。他們怎麼做呢?他們養甲蟲,一種名為大力士兜蟲的甲蟲,這個甲蟲在日本百貨公司的標價約為台幣八千元。於是這種看似匱乏的狀態,一經解構、重組、創新,豐盛跟著就來,而且輕而易舉,無需燒山放牧,其豐盛更是達數百倍之多。因此而能離開匱乏的例子實在是太多了,諸如原住民工藝的時尚化、新幾內亞著名的永續昆蟲養殖計畫以保育原始森林並養殖昆蟲與鳥翅蝶外銷歐美及日本、菲律賓東索地區不再捕殺鯨鯊而改以發展鯨鯊生態旅遊獲利等都是解構、重組、再創新而離開匱乏的經典案例。

策略2:將創新的概念轉化為具體商品或經驗,立刻以虛變實,金錢能量就流動了

上述的甲蟲與蝴蝶就是從一個創新概念成為具體商品;而鯨鯊生態之旅即是創新的服務。當你有完美的創意,將此概念轉化成別人能帶得走的商品、經驗與服務時,你即能將創意對價了。一旦對價發生,虛就化為實,「商品化」過程越完整,金錢的能量就越大。

策略3:當商品或服務出現後,精緻化才會更有商業價值,金錢能量也才能更加倍

從一個念頭到完成商品,並不代表這個商品必定能成功。一個成功的商品必須吻合市場機制,其價值也須被市場認定。所以一個好的創意所創造出的商品或服務,須經過精緻化,這可能是功能的修整或加強,也可能是外型或行銷機制的改善,只要能夠使商品更具吸引力的,都是精緻化的過程,並能使這個創意更有成功的潛力。

策略4:找到能與你協同的工作平台、合作關係、社群關係,才能出現更大的創造

「協同」的發生是需要有相同的目標、相同的核心價值與相同的思維頻率才會出現的。這個協同小到伴侶,大到如同曙光村的村民,都考驗著協同的合一度爾後造就創造力的強度。如果你現在所處的環境,你的公司、團體,不能與你協同的話,就無法創造。假如你是處在不和睦的社群中,每一個人都是小我高漲,將很難協同創造。所以,需檢視你將創造財富的環境中,群體是否能夠協同?若是不能的話,就無法在社群關係裡創造前述啟動豐盛的策略。假使無法在所處的社群關係裡創造啟動豐盛的策略,你就必須積極找到你的平台、合作關係或社群關係,因為那才是能與你協同的夥伴。縱使你曾看到熱門的商品,銷售得非常成功,那也是它與工作團隊產生協同的過程。所以,創造財富與創造豐盛,不是一個人就可以做得到,必須先找到平台,當協同能夠發生,策略能被啟動,更大的創造即將緊接而來。

策略5:為他人創造各個面向的豐盛,會為自己帶來更大的豐盛

當你離開匱乏走入創造更多的物質資源,不論商品或服務為何?若核心價值不只利己,還以為他人創造各面向的豐盛為核心(如:物質豐盛、人際關係豐盛、健康豐盛、經驗豐盛與精神心靈豐盛等)時,那麼這個力量就會讓你見證到如同巴西栗與珊瑚「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回饋力量。這不僅是金錢力量正與善的循環,也是將金錢用於群體進化的良方,金錢在這種能量迴圈流動時,不僅不負面也不邪惡,反而成為推動世界前進的推手。當生命走到這裡,你早已不可能物質匱乏,而且你的豐盛會更全面、更長久。而在市場裡,能夠給消費者豐盛經驗的商品或服務,怎麼可能不受到歡迎而暢銷。利他的核心價值長遠地看,最後終成為利己的具體事實,當能將眼光放遠,誰都會放棄只利己不利他的事,如此你便能理解為何在天堂裡永遠是給的多,拿的少。

策略6:將靈性學習到更全面的宇宙觀,運用在創造豐盛之道的命運上

前面的五個策略是協同自己、協同他人與社群,以及協同市場而產生的創造;然而第六個策略則是協同高我、協同萬有、協同宇宙意識。這是另一個時空向度的協同(與內化修行直至開悟成道有異曲同工之妙),這也就是前一堂所說的「與神同工」。一個心靈活躍且具有宇宙宏觀的人,會利用洞見,能看懂時機與命運,自然能順流而至、順勢而為。一切成功看似神來之筆,並猶如命運眾矢之的般的幸運,事實上早在他心中已先與宇宙同流而能知「何時」「何地」「為與不為」。這種協同所創造的不是他物,而是名副其實的「創造命運」。心靈的豐盛與物質的豐盛到了這裡,可以說是彼此暢行無阻,游刃有餘。兩股力量已經爐火純青地可以運用自如,而天堂法則也在此將兩個世界的豐盛合而為一,物質與精神同樣到達了最平衡的高峰。

以上六個策略可以陪伴所有想要離開匱乏的人,更可以使我們走向豐盛的人生。當物質豐盛達到前一堂所談的「足夠點」後,我們繼續協同創造的就會是幸福並走向心靈的豐盛。所以如果靈魂來到物質世界的第一關先卡在物質匱乏的這個議題上,那麼不知道這個天堂法則,就只能兩邊選一邊站:放棄投生時的服務熱情與靈魂使命並入世大幹一票後離開匱乏;或接受物質匱乏的事實,對入世一切掩面而去,遁逃回投生前的靈性空間以避世。對我而言,若相信一切都是宇宙最好的安排,與宇宙是一元實相的話,入世與出世的價值,肯定是兩者皆有,不會落入二分的窘境。所以我真的相信,離開匱乏並走向豐盛是顯化靈性的一種入世考驗,來自證是否能把功課學會並參透天律。

人間天堂法則:藍米克帶你創造心靈與物質的豐盛
  • 作者: 藍米克
  • 出版社:方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