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窩分類

2014年9月25日 星期四

【閱讀書摘】誰搬走了你心理帳戶的錢?


折扣上癮的魔鬼市場學:從零售到精品業,面對「定價失靈經濟」的行銷新策略

Bargain Fever How to Shop in a Discounted World

  • 作者: 馬克.艾伍德
  • 原文作者:Mark Ellwood
  • 譯者:劉怡女
  • 出版社:大寫出版

誰搬走了你心理帳戶的錢?(摘)

他們用高價誘餌來讓一客牛排看似比預期中便宜,進而為大腦帶來正面效用、刺激多巴胺反應。你大腦裡那個看不見的帳戶,就會認為花在晚餐上的錢低於預期。當然了,不久後你會用那筆「多出來」的錢再加點一份餐後甜點。

●大腦裡的天然「威而買」使你無法抗拒折扣
●價格策略顧問妙手一揮
●Target 百貨採用紅色商標的真正原因



再過不到兩小時,購物界的關鍵性一步就要史無前例展開了:那就是「黑色午夜」(Black Midnight)。克里夫頓公園附近的商家,包括Target 百貨,在2011 年感恩節過後的週五全都儘早開門營業,推出馬拉松式的減價促銷活動。超過三百名民眾穿著保暖衣物,在寒風中耐心排隊;現場氣氛有如熱鬧的夏季週末,絲毫沒有冬夜的淒苦冷冽。排隊民眾一副興高采烈,互相傳看被捏得皺巴巴的傳單,好像在傳什麼違禁品一樣。傳單上寫著:46 吋電視只要298 美元(狂省250 美元)、買一台iPod Touch 就送40 美元禮物卡、Nikon 相機半價不到,只要99 美元。

然而,這些等待中的血拼灰姑娘其實並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跑到這裡來。他們被大拍賣的魔音召喚來此,而不像其他人在感恩節期間飽食終日、昏昏欲睡。刺激這批購物者的是一種非理性、但非常本能的反應:大腦分泌人類天生就有的殺價荷爾蒙「威而買」。否則還有什麼其他理由會讓一個人在感恩節當晚十點鐘,跑到郊區購物中心外頭吹冷風?

都是大腦惹的禍
人類大腦有如育珠蚌在沙粒外表分泌層層珍珠質,藏在中央深處的那粒「沙」就是紋狀體。這塊區域負責性、食物、生存等基本功能,同時也是最容易受多巴胺影響的部位。

多巴胺是一種神經傳導物質,作用彷如電子郵件,在大腦各區域之間傳送指令。假如有訊息被標為「緊急」,它就會被首先送往紋狀體。多巴胺是個相當基本的化合物,就連蝸牛、爬蟲類和魚類的腦部也存在這種物質。甚至蜜蜂也靠多巴胺來進行神經傳導。科學家長時間以來一直以為多巴胺就代表「快樂」,每當我們偵測到愉悅的事物就會分泌這種忘憂水。不過大約在二十年前,科學界開始瞭解到他們幾乎完全誤解多巴胺的真正使命了。這種化學物質對大腦運作的重要性,遠遠超過所有人的認知,而且它擔任的角色也比想像中更複雜。
引領這項發現的是現於英格蘭劍橋大學任職的沃爾範‧ 舒茲(Wolfram Schultz)。舒茲研究觀察猴子的腦部活動,看牠們對一連串事件的反應如何。首先出現閃燈,幾秒鐘後一些蘋果汁噴進猴子嘴裡。舒茲在這次實驗過程中對多巴胺有了兩項意外發現:首先,一旦猴子學會事件的因果關係之後,當燈再度閃爍,牠們腦中的多巴胺就開始大量分泌,而不是等到蘋果汁出現後才分泌。換句話說,猴子回應的是預期心理、而非實質回報。

更有意思的是,舒茲將這項實驗重複進行幾次之後,驚訝地發現讓猴子大腦分泌最多多巴胺的方式,就是不事先閃燈預告、直接開始噴蘋果汁。於是他得到一個結論:多巴胺根本不是什麼快樂化合物,它真正標記的是意外獎勵,無論是遇到驚喜、或事情進展得比預期好。

「黑色午夜」大特賣感覺就像天上掉下來的禮物,對我們的大腦產生了類似的影響,任何低於預期的價格都能啟動多巴胺神經元。確實,它就像古柯鹼產生的歡快感,也是基於多巴胺的作用。這類麻醉劑會促使大腦當下分泌出比平常多十五倍的多巴胺。舒茲稱這種化學物質為「大腦的最佳獎勵系統」,因為它不只凸顯意外驚喜帶來的愉悅,也促使我們主動追求這些美好時刻重現。

假如你去年感恩節在某家店買到超值好物,你的大腦會在拍賣即將上場之前,就開始大量分泌讓你想敞開錢包的荷爾蒙。一旦你再次碰巧撿到便宜,這樣的循環就會持續重複。除了商品供過於求之外,這正是過去十年來減價促銷氾濫的另一個原因。但現在折扣必須下得夠多、優惠活動必須更頻繁,才能維持同等的消費熱度。

當然了,要是每個人的腦都長得一樣,那麼我們對五折特賣海報的反應也都會一樣。那麼為什麼有些人,譬如「黑色午夜」大拍賣那些購物狂,會比一般人更願意為了搶便宜而搭帳棚徹夜排隊?答案是DNA。大部分人腦內有兒茶酚氧位甲基轉移酶(COMT),一種多巴胺分解酵素。不過有四分之一高加索人後裔因為基因變異,出現COMT 代謝力較差的特性,造成多巴胺在腦內停留過長的時間。所以他們在搶購減價商品時,會變得更容易興奮。多巴胺有如派對上的花炮,拉炮後留下的一地彩帶必須打掃乾淨。大部分的人可以用強力吸塵器清得乾淨溜溜,但COMT 變異的人就只能用掃帚慢慢來。

儘管我們很願意聽聽理性的聲音,但壓力會影響背外側前額葉皮質的運作。這就是為什麼店家愛用限時特價這一招,因為消費者在時間壓力下很難保持頭腦清醒。而且在幾百個顧客當中推推搡搡、死命搶同一件DM 商品,會使得低價促銷變得更難以抗拒。

價格策略的五個秘密
到了近年,幾乎每個商品價格標籤都是「最佳化」的產物。價格策略顧問光是決定一把牙刷應該賣99 美分或是1 美元,就賺進大把鈔票。每項商品的建議零售價、包括折扣價,幕後都有他們的影子。過去幾十年來,價格策略顧問練就出五種花招,日復一日運用在全美國各個商店與購物商場。每一種花招都像自動防故障裝置,能準確無誤啟動你的多巴胺系統。除非,你能夠先偵測出它的存在、立刻攔截連鎖反應。

價格策略顧問的第一招出現在Panera 麵包店,就是有16.99 元龍蝦夾心麵包的那家店。他們的價目表運用了參考點原則作為定價策略。在2009年夏季,金融危機最黑暗的時期,這個有1400 家分店的麵包品牌竟然推出如此昂貴的三明治,招來了一陣譏評。但這其實是相當巧妙的價目設計。貴到離譜的品項發揮了價格上的定錨作用,讓價目表上的其他品項變得便宜划算。(這樣做還有個額外好處:Panera店裡的商品單價越高、利潤也越多,所以他們很樂於為那些偶爾上門的凱子提供龍蝦夾心麵包。)紐約時報曾經有篇文章,專門討論為什麼餐廳越來越愛推出定價高達40 美元的前菜。當然了,這幕後的主使者正是那批菜單價格顧問們。他們抬價的理由可不是因為講究品質。一名價格策略顧問嘲笑地說:「這叫菜單調控,菜單上一定要有貴到令人火大的125 美元漢堡,然後旁邊才是你真正想賣的菜色,也就是利潤最高的一項,價格可能訂在21 美元。」定價太超過的昂貴品項,目的往往不在銷售,而是為了提高你的參考點基準,將原價重新包裝得彷彿特價。

價格策略顧問很重視他們所謂的心理帳戶機制,即我們自然而然地將收入在心裡分配、標記為不同用途,譬如晚餐、看電影、或買衣服的錢。他們用其他高價誘餌來讓一客牛排看似比預期中便宜,進而為大腦帶來正面效用、刺激多巴胺反應。你大腦裡那個看不見的帳戶,就會認為花在晚餐上的錢低於預期。當然了,不久後你會用那筆「多出來」的錢再加點一份餐後甜點。

你不妨把標價貴得不合理的商品,看成啦啦隊長身邊那些其貌不揚的朋友吧。中等姿色朋友只要一出現,就會放大現場其他姊妹淘的魅力、讓她們看起來更吸引人。就像那些不起眼的宅男宅女,雖然在市場上沒什麼人買單,但如果真的有人要了倒也皆大歡喜。高價誘餌可以將參考點往上拉,並確保其他眾多商品都能讓多巴胺興奮起來。

這解釋了為什麼每逢折扣季,店家就會大剌剌地標出原價以示對照。一旦我們考慮買龍蝦夾心麵包、或J. Crew的亮片洋裝,我們的價格參考點就會往上飆,很快的店裡其他商品都會連帶刺激「威而買」荷爾蒙分泌。

價格策略顧問的第二招出現在「有夠省」電子商城,當時你看到三種尺寸的液晶電視。這叫做「三欄式定價」(Goldilockspricing),意即最有銷售力的商品不一定是店裡最便宜的商品。在「有夠省」電子商城,有三款三星電視都打了七折:32 吋的499美元、40 吋的699 美元、46 吋的899 美元。藍襯衫制服店員沒告訴你的是,這家店收到的訂單比例差距很大。其中兩種尺寸的電視在這裡不比擺飾強多少。最小的32 吋或許賣出個幾台,最大的46吋搞不好只賣了一兩台。在最低價與最高價的包夾下,消費者被導向中間價位選項:40 吋電視(說不定是利潤最好的機型,而且銷售數量還多得多)。

「三欄式定價」也稱為「分款」(versioning),這是另一種運用參考點機制的方法:先挑出目標品項,然後在兩邊放類似商品,務必使目標品項顯得比較便宜(比46 吋電視合算)、而且品質較好(32 吋只有反科技的吝嗇鬼才會買)。假如店家提供的款式選擇太少,顧客往往直接挑便宜的買。若你一次推出三款讓顧客選,他們就會傾向於中間價位的選項。「三欄式定價」機制解釋了行之多年的三等級火車車廂、以及油價公告為什麼用三欄來顯示。

或許最「分款」最高明的範例是寶僑家品(Procter & Gamble)的幫寶適紙尿布。在1978 年,幫寶適上市十七年後,寶僑面臨了困境。雖然革命性的拋棄式紙尿布比傳統尿布方便得多,但消費者認為這新玩意兒比起棉布還是太貴。所以寶僑藉助「分款」神效,推出貴婦級的姊妹品牌Luvs。再加上便宜棉布墊底,幫寶適成了大家普遍容易接受的中價位產品。可想而知,幫寶適的銷售量有如吃了大力丸,同時也變成家喻戶曉的品牌。到了1990 年代,棉質尿布已經是往事難以追憶,寶僑遇到了新的問題:大賣場興起。他們要如何加入這塊興新的零售市場、同時防止幫寶適被隨意砍價?解決方法很簡單。既然Luvs 已經沒有充當高價誘餌的必要,寶僑在1994 年將它重新定位成幫寶適的低價姊妹品牌。

價格策略顧問在各個賣場施展的第三招,簡單得讓人幾乎忘了它的存在。還記不記得我們那趟破費千元之旅,兒童區那張醒目的海報「紀念日禮物大特價」?價格策略顧問很快就瞭解到,光是減價還不足以讓缺乏戒心的購物者吹響多巴胺號角。

以行銷術語來說,這些「流血價!」、「跳樓大拍賣!」、「老闆跑路便宜賣!」之類的標語稱為「資訊提示」。研究一再證明,資訊提示對消費者的購物決策有莫大影響。曾經有兩名教授攜手合作,透過服飾目錄來研究這些特價標語的力量。他們分別印製了三種目錄,將同一款洋裝分別標價為54 美元、49 美元、以及44美元,打算觀察哪一份目錄賣得最好。他們將這三種目錄隨機發一份給各別顧客,然後研究人員等著觀察哪一種價格賣得最好。結果49 美元的勝出。原因可能是尾數為9 的價格比較吸引人。後來研究人員重新印製這三種目錄,標價仍為54 美元、49 美元、44 美元,但每個價格旁邊都加上「特價」標語。這回每種價格的銷量都差不多。這表示無論價格是否確實有調降,我們的大腦都會對「特價」產生回應。

原來店家只要花點工本費印特價貼紙,就能額外多一些進帳。所以下回當你被醒目的特價標籤吸引,別忘了確認一下那是真便宜、還是假減價。

提到價格策略顧問的第四招,Target 百貨的商標可說是其中的代表作,目的是讓特價商品賣個熱火朝天。為什麼許多商店,特別是那些強調物美價廉的Target 百貨、梅西百貨、潘尼百貨等,都採用紅色的商標?為什麼葵斯吉百貨創立折扣店K 商場時,要將他們經典的綠色換成紅色?不消說,紅色當然比較搶眼。紅色的波長最長,由於人眼感光細胞接受紅光後產生的電子脈衝作用,紅色的東西看起來會比較近,從背景中跳出來攻佔我們的注意力。

換句話說,既然我們使用「紅」這個字的歷史比其他顏色,譬如「紫」,要來得更悠久,紅色因此深深烙印在我們腦海裡。有了歷史與心理這兩個層面加持,紅色減價標語比其他顏色更快抓住我們的注意力、也更能刺激我們的購買欲。

價格策略顧問的第五個每日愛用招式,是數字理論。回想一下商場裡的標價:Nordstrom 百貨公司裡110 美元的長洋裝、兒童區裡7.77 美元的嬰兒連身衣、還有Target 百貨12.99 美元的太陽眼鏡。零售商知道標價尾數為9 暗示著廉價(譬如丟了也不心疼的太陽眼鏡),尾數為0 暗示著優寵與格調(譬如設計師品牌服裝),而尾數為7 或8 則暗示調降價格與出清存貨(譬如嬰兒連身衣、亨氏蕃茄醬和廚房紙巾)。

曾經有個價格策略顧問估計,一件商品若標價為9.99 美元,平均來說可以比標價為10 美元多賣出一成至兩成。

(在美國)尾數為7 或8 的標價常見於清倉特賣、或標榜廉價的零售商,譬如好市多或威名百貨。這種標價方式暗示了件件商品都超值。而36. 17 美元、19. 08 美元、或7. 77 美元這類故意強調零頭的價格,目的是要引導我們以為售價出自成本加利潤的傳統計算方式。威名百貨裡36.17 元的標籤像是在說:「親愛的女士,我只是將本求利而已,絕對沒有哄抬價格。」要是這樣就好囉。

總歸來說,減價若結合零售商學來的鼓動多巴胺招數,那麼搶便宜在生理上不但符合人性渴望、對某些人來說甚至是無法抵抗的。如今降價促銷變得比以往更有效、也更通行。若要探究原因,請跟我逛一趟藥妝店吧,不過別帶錢包來,你還沒付清之前花的1000 美元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