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窩分類

2014年9月25日 星期四

【閱讀書摘】聖雄甘地遇刺



揹相機的革命家:用眼睛撼動世界的馬格南傳奇


作者: 盧塞爾.米勒

  • 原文作者:Russell Miller
  • 譯者:徐家樹
  • 出版社:漫遊者文化


聖雄甘地遇刺

……卡帕保證馬格南會盡全力讓雜誌社不會裁剪布列松的照片,布列松才在一九四七年夏天坐船去了印度,他打算報導印度慶祝獨立的活動。卡帕曾打算讓《生活》雜誌派布列松去印度,但雜誌社已派出瑪格麗特.伯克-懷特(Margaret Bourke-White)。雜誌社不認為這個內容值得派出兩位攝影師。幸好無妨的是:布列松的船延誤,原因是船到蘇丹時機器出了毛病,比預定日期晚了一個月才到印度,那時已是九月底,慶祝活動已近尾聲,但仍有不少可拍的東西。印度因社會暴動和騷亂處於動盪不安之中,已有五十多萬人死於騷亂,而且瘟疫流行。


布列松的妻子伊萊是尼赫魯(Jawaharlal Nehru,印度第一任總理)姐姐的好朋友,透過她,布列松有機會見到了「印度聖雄」甘地,這位領導印度獨立和民族主義運動,並深受人們尊敬的領袖。當時甘地剛剛結束為了讓印度教和穆斯林團結而進行的絕食,身體還很虛弱。他在德里的貝拉會館(Birla House)接見布列松,時間是一九四八年一月三十日。布列松帶了紐約現代藝術館為他舉行作品回顧展時,出版的作品集送給甘地。甘地似乎對攝影作品十分感興趣,他一頁一頁慢慢地看著,很長時間不說一句話。

當他看到一幅靈車的照片時,甘地停了下來問布列松這幅作品的意義。布列松承認自己也不知道有什麼含義,因為他從不分析他正在做什麼,也不想去分析。甘地一邊搖著頭,一邊就闔上了書本,嘴裡輕聲自語道:「死亡,死亡,死亡。」之後他們兩人談了約有半個小時。甘地示意會談結束了,布列松從甘地家出來,騎上自行車(這是他在城裡拍攝時的交通工具),回到了他的旅館。

就在布列松離開甘地二十五分鐘之後,甘地由他的兩個孫侄女攙扶著穿過花園去做晚禱,一位印度教的狂熱分子從人群中衝出來,開槍射殺了甘地。布列松剛回到旅館聽到這條新聞,立刻飛快地趕回貝拉會館,設法穿過歇斯底里的人群來到甘地躺著的房間。出於對甘地的尊敬,他沒有走進房裡去,只是從窗外拍了照片。
當時被《生活》雜誌派到印度的伯克-懷特聽到甘地出事的消息,也迅速趕來現場,並不顧一切地越過人群。也許她的行為冒犯了一些在場的人,當她拍了甘地的照片離開現場時,一些人尾隨在她身後,逼迫她交出相機並把膠卷拉出來曝了光。

當《生活》雜誌在紐約的主編聽說,馬格南的攝影師比他們自己派的攝影師,還更早獲得了甘地遇刺的照片時,立即打電話到馬格南在巴黎的辦公室,要買下布列松照片的版權。當時在辦公室的瑪麗亞.愛斯納因為沒有接到布列松的指示,就支支吾吾地說圖片社已對這些照片作了安排。這位《生活》雜誌主編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這麼一個「芝麻點大的圖片社」,居然敢拒絕全世界上最大的圖片雜誌的要求。主編當時就氣呼呼地說:「好吧,去作你的安排好了。但我告訴你,我們再也不會購買任何一張馬格南攝影師的照片,絕不!」瑪麗亞.愛斯納害怕馬格南被《生活》雜誌封殺,急得哭了起來並緩和了態度。

布列松拍的甘地遇刺的照片,是馬格南使《生活》雜誌增色的幾千幅照片中的第一幅。不久之後,第一組「世界之民」系列圖片故事在《婦女家庭》月刊上發表了,整整一年裡,月刊每期都連載在各國拍攝的「世界之民」系列報導。這一報導滿足了當時美國雜誌讀者對世界的好奇心,同時也形成了馬格南全球性圖片報導的模式。然而,卡帕沒有在紐約慶祝馬格南的首次成功,他去了中東,準備報導以色列的誕生,這是《畫刊》雜誌委派的任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